因為一個美好的契機,在這個夏夜開了一瓶好酒,沒想到後勁如此之大,閱後默然而震撼。

喜歡這一部《赫爾曼·黑塞的漫長夏日》,從技術到精神。

這部52分鐘的片子以黑塞的一生為背景,從童年到婚姻,直至死亡,影片時間雖短,但塑造出的巨人很大,線條明朗,比如慈愛的父母,法西斯時期的流亡,兩段婚姻,甚至是與茨威格為友這樣的細節都給出。片子裡面穿插着的火車鏡頭,呼嘯而過的風景,抖動的火車軌道長鏡頭,也是我的最愛,從來不讓人覺得這部片子是為了記錄黑塞的什麼。加上背景音樂緩慢而優美的古典鋼琴,這部片子仿佛不是為了記錄,隻是在繪畫,就像黑塞四十歲才開始學習繪畫一樣。因此片子本身也就成了好的作品。

再談精神。作為一個人,很慚愧,我無法像悉達多或者喬布斯那樣坦然地說,我的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我的終點從來不是終點。看着黑塞的每一步,都是對我的一次敲打,沒錯,他就像導師一樣,質疑你的懦弱與不忠,終于讓你又一次蓬頭垢面地面對這個事實。

黑塞為什麼打動我?我為什麼因為這部片子立即認同并熱愛他?我不敢說了解黑塞,但我能從片子中感受到黑塞放大并珍視個人的自由與價值。因為這一點,我們走到一起,反對戰争,反對極權,反對政治機器,雖然我仍然無法拒絕承認人為統治的和諧。想起手上這本還沒讀完的《昨日的世界》,想起茨威格和黑塞的友誼,想到今日的世界正在淪為昨日的世界,想到統治與被統治,心中不禁壓抑。不久前與一位同學交流,言必稱戰争無法避免,有其合理性,我隻覺得荒唐而喪失人性。今天回看百年前的戰鬥,更認同流血是如此沒有意義,人類之所以為人類,不是野蠻動物。可我再次受到黑塞的敲打:我,我們又能為和平做些什麼。

抛開戰争與政治這些激烈而宏大話題,黑塞還給我留下一個小花園。2022年,與1997年又有什麼區别?這個社會已經喪失了作為生命最基本的樂趣:人們不會因為除去雜草收獲鮮花而高興,人們不再有空低頭觀察石頭上斑斓的花紋......可黑塞站出來提醒我們,我們是人,是生物,我們的身體裡有遠古的海洋和星外的光芒,我們可以感受樹木的生長,流水的潺潺,光陰的變化,樂趣并不在于商品社會以内,在與我們自己。

想起結尾的詩:

Yet another summer,

Yet another winter.

南方最炎熱的時候即将到來,黑塞的漫長夏日過去了大半個世紀。

此刻我在實驗室的白熾燈光下匆匆寫下這些,我有多久沒在一個沒有電子光線的黑夜裡面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