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題是我在觀看完《十誡》後,第一時間所引發的思考,不過在讨論思考之前,我們先回到電影:
電影在布景和妝造在那個時代無疑是讓人極其震驚的,電影試圖還原聖經故事中摩西接受了神谕帶領希伯來人擺脫埃及的奴隸制度的故事,電影受限于時代的原因,總體的風格還是具備着極多的舞台劇的風格,演員的表演也偏向于話劇表演。整體觀感和當下的電影還是有一部分差異,但電影的場景極其宏大,部門鏡頭甚至有些油畫般的構圖和質感,近4個小時的電影不會使得人覺得無聊,并盡力将人物塑造的十分飽滿。電影中牧羊女不願意被物化選擇在一定程度上還提現了女性主義,同時也具備了一些神學方面的思考。從電影的角度看來,是一部十分傑出的作品。
讨論完電影方面的内容,我們回到本片的标題,在看完電影後,不由的對聖經的故事所産生的一些思考,電影中不乏有人對于'GOD'的統治和旨意提出質疑,其中包括未被解放時的希伯來人,埃及的法老蘭塞,不遵從十誡的希伯來人,還有未曾見過神時的摩西,都在一定程度上質疑過神是否存在,如果神存在為什麼不來解救希伯來人?然而最終希伯來人還是等來神的代言人摩西,并通過一系列神迹将希伯來人從埃及人的奴役中解放出來。但讓我感受到不适的正是這一系列神迹:它讓河水污染讓埃及人無水可喝;它讓蚊蟲傳遞瘟疫;它降下冰雹和天火懲罰埃及人;它殺死所有埃及人的長子;它分開了紅海解救了希伯來人,同時淹死了追趕的埃及軍隊。正是這一系列的行徑,不由的讓我質疑起所謂的"GOD",除了解救希伯來人以外,似乎"GOD"并沒有幹什麼正确的事情,而它讓希伯來人剝離埃及人的統治細細想來似乎也是在用恐懼支配埃及人,而号稱投入到自由行列的希伯來人,最後也因為違反神谕的十誡,導緻整整一代人被放逐40年。
所以從現在的視角看來,雖然希伯來人脫離了埃及人的奴役,但隻是投入到另外一個更加強大的力量的奴役下。另外讓人感覺到諷刺的是電影中法老雖然下令殺死所有希伯來人的長子,但最終電影體現的卻是埃及人的長子被"GOD"屠殺殆盡,同時通過折磨埃及民衆開換得希伯來人的自由。所以"GOD"隻是用一種更殘暴的方式使得埃及人和不信仰"GOD"的人屈服,這種形式可謂是比法老更加殘暴。基于電影源于聖經的故事,不由的讓我聯想到這可能是為了加強宗教統治所安排的故事,而這一切隻是用另一層恐懼來加強統治和獨裁者并無區别,以自由之名,行專制之實,再回到故事裡不由得讓我思考使我們屈膝的到底是自由還是恐懼?
尤其是摩西在被驅逐之前似乎是一個尊重人民,關心群衆的偉大領導者,但在接收了神的旨意後,似乎僅僅變成了一個專政的傀儡,僅僅是按神的旨意辦事,失去了自我思考和批判的思維。讓人心寒的是直到今天希伯來人似乎還是遵守着所謂的教義,這種恐懼世世代代萦繞在人民的心頭上,而統治者卻可以為所欲為。最後我想說一句:請做見神前的摩西,隻相信親眼所見的"GOD",不要相信虛無缥缈的"GOD"。
電影評分:8.4分,考慮到時代因素從各個角度都是傑作,布景和調度放到今天也毫不過時,題材受限,但也會引起新時代的思考。
以自由之名,行專制之實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樸素而又真摯
電影從清明開始,伴随着清明帶來的便是爺爺的去世和姥姥癌症晚期的噩耗,但對于年輕的外孫來說似乎并沒有那麼可怕,外孫從中發現了發财的機會,想着多照顧姥姥從而更多的從姥姥那兒繼承遺産,而電影關注麼便是這性格差異巨大的一對慢慢磨合慢慢理解的 ...
一場對于社會制度的暴戾的控訴
前段時間發現《鱿魚遊戲2》都已經上映,而大逃殺模式的開創者《大逃殺》到現在也尚未接觸,索性趁着還有精力和時間,趕緊尋來一看。電影從剛開始就鋪墊了青年們什麼都不幹浪費青春的前提,而随後部隊的出現也在歡樂的畢業旅行氛圍中注入了一絲不安, ...
生活如水
春節出行長途飛行着實無聊,睡了又睡,醒了又醒,然而卻始終不得安甯,不知曾幾何時在b站離線的電影闖入了眼簾,這個曾經被遺忘在角落的電影總算是為百無聊賴的生活添加了一絲甜味。說來慚愧,整個春節假期因為過分忙碌的安排就僅觀摩了這一部電影, ...
傳統毒枭配上變性和音樂
電影從“收彩電,冰箱,電視機”這樣生活化的唱腔開場,并通過律師的自述式的訴訟詞将觀衆帶入到這個故事之中,勝訴後她收到了一個看似略為荒誕的雇傭:把販毒老大從老大變性成女人。一代毒枭轉生成為了艾米莉亞.佩雷斯,電影就圍繞着這麼具有戲劇張 ...
一頭飽含情緒的驢(人)
2022年的戛納金棕榈提名電影,曾經多次在b站刷到,但卻一直未曾打開觀看,今日先淺看了2分鐘後就補完了全篇。首先電影主角并不是人,而是一隻驢EO,電影通過一隻驢的視角經曆了一段公路電影式的探索,最終走向落幕的故事。電影結尾随着EO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