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紀錄片觀影體驗,哽咽了兩條街。
作為一個對生活極度缺乏觀察和感知力的人,我可太喜歡跟着賈樟柯的鏡頭去觀察生活了。
電影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四個作家關于鄉村與文學的故事。有即使一直受挫,卻從未放棄努力的樂觀和始終心系故鄉,堅持回村莊、寫村莊的選擇。賈平凹說,你出生在哪裡,其實你的一半就死在了那裡。
不太認同賈平凹說要先做好一個女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再寫詩,可能他認為相比較而言,寫詩是最不重要的吧。但他說寫詩可以,可是不要将生活詩化的時候,特别想給我媽看看。
梁鴻講到父母和姐姐時數次忍不住要落淚,即使人到中年,她仍走不出母親的沉默和姐姐的艱辛。最後她兒子說起姥爺,說他想知道姥爺以前是不是覺得饑餓,是否也想去看看這個世界。那個時候我突然非常悲傷,時代車輪碾過的每個人都有他豐富的一生啊,這個普通人不是一個扁平的形象,他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情緒。照顧妻子、為了孩子上學向全村借錢、一邊讨好新妻子一邊讨好兒女、很多年後和梁鴻的繼母重逢,兩個人抱頭痛哭……時代峥嵘向前,可每個人的困境,也都是切切實實的困境。梁鴻一句一句教兒子用河南話做自我介紹的時候,我似乎讀懂了鄉愁。
電影的最後,餘華在海邊說,以前他們那兒的海水是黃的,可教科書上說說海水是藍的。他那會兒就想着,要一直遊,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