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開始不久,被誣陷的洋洋在反駁時對老師說:“你隻是聽人說的,又沒有看到。”回到家,洋洋對媽媽說:“跟婆婆說有什麼用,她又不能看到。”最後,洋洋念出給婆婆的信,說将來要去告訴人他們不知道的事情,給他們看他們不知道的東西,還要發現婆婆到底去了哪裡。

人們都面對着有限性,面對着未知與不可掌控。

像洋洋在車裡問NJ的,我們是不是隻能知道一半的事情呢?我們不僅隻能看到前面,而且甚至連“前面”都沒法“真正”看見。換言之,每天睜開眼時,我所見的“前面”便與他人不同,即便努力捕捉畫面,與他人拼湊起來,傳達的聲音也往往蒼白。

大田憤怒地質問阿弟公司,人們總是畏懼新事物,但每天所見不都是新鮮事物的嗎,為什麼醒來時不會不願面對新的一天呢?探索未知意味着面對風險,而擁抱風險正是生命力的核心要義;敏敏的覺醒為此提供了論證——“每天都一樣”的生活對生命意義發出拷問。我聯想到《土撥鼠之日》在日複一日的循環中試圖給出的回應:保持善意,與人發生真實連接,生命會變得豐盈而美好起來。

我仍然相信,面對有限性,嘗試是回應孤獨的答案,而擁抱脆弱往往創造出愛的魔法。生活就是一場循環。你以為一接下來會是二,你以為換種方式生活就會不同,你以為重新選擇一次結局就會不同。可一切好像都沒什麼改變,無論選多少次結果都還是一樣。那麼不如不去想那麼多如果,珍惜每一個當下,由每一個“一”組成的“一一”。幼稚無知不是罪出來秀就難頂看完之後一陣恍惚,中間沒哭也沒太大的情緒波動,唯一揪心的是小朋友進泳池。結束許久,我坐在那逐個回憶了每個人物的故事,想了想,有好多不明白,不過也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都隻能看到一部分,總有一些事我們大約永遠也看不到全貌。。把最後小兒子的獨白換個對象:

内心對不起,

不是我不喜歡跟内心講話

隻不過我跟内心講的

内心一定老早就知道了

不然

内心就不會每次都叫我聽話

就像他們說内心你走了

内心也沒有告訴我

内心你去了哪裡

所以 我覺得

那一定是我們都知道的地方

内心 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所以 你知道我以後想做什麼嗎?

我要去告訴别人

給别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

我想 這樣一定天天都很好玩

說不定 有一天我會發現你去了哪裡

到時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講

教大家過來一起看你呢?

内心 我好想你

尤其是我看到那個 沒有名字的小表弟

就常想起你跟我說的 你老了

我很想跟他說

我覺得我也老了

人的視線都是這樣,隻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後面

寫一下觀影感受。記錄一下現在的我看到的東西。

1.宏觀層面。每個年齡都有屬于自己的困境,在這個困境裡我們隻能找尋自己的答案。我們困在人生的一個階段裡,看不到人生的全貌,所以做出選擇是基于當下,沖動或者權衡。關于選擇,人不會一直面對,也無法一直逃避。時間會推移,現實最終會擺上舞台。有時候拼命追求的反而得不到,無心插柳的卻悄悄成蔭。所以不應該對自己的人生選擇太過苛責,我們都是時代洪流中的被裹挾着的石粒,時間往前不複返,我們終将選擇我們遞減/必選的可選項,而漸漸變老。

2.微觀層面。關于不同年齡之間的相互理解

片尾的洋洋念信簡直整部劇的升華。再加上一開始洋洋抛出的疑問,總結一下就是,隻有聽到而且看到對方所經曆的一切,才能知道對方在想什麼。老人對我們進行勸告,是因為老人也經曆過這個階段,但她/他能給你的答案隻能是她自己人生探索出的答案,或者是她/他看遍人生百态得出的道理。洋洋在面對生活的時候,也并不是一味抱着玩樂心态。那些在大人看來荒誕的言論裡有着獨立的思考,甚至道破了人生的本質。因為成年人思考變得複雜變得細膩,而孩子隻能看個大概,但是他實際不懂。如果把人生比做一個被布籠罩的瑕疵品水晶球,孩童時期隻是看到了一個圓形的輪廓。到了青少年時期會看到罩布下的水晶球,會開始了解但是并不夠。青年時期會把注意力放在水晶球的瑕疵上,中年時期...(沒悟出來),老年時期不再執着了解水晶球的真正樣貌。所以不同年齡如何相互理解?聽他/她聽到的,看她/他看到的。所以嚴格意義上說,沒有一個人能真正理解另一個人。那麼也就沒有不同年齡段之間完全的相互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隻要你去不斷表達自己,你的語言就會轉換成對方世界的電波,進而傳入對方的世界。就像電影中洋洋一開始就想告訴給媽媽的話一樣。片尾的時候,媽媽流淚了,這一刻,他們是共情的。巧妙的是,這一刻他們雖然看到的是一樣的,聽到的也是一樣的。但年齡卻又是不一樣的,在家庭中的角色也是不一樣的。看完電影 感覺以我自認為相對成熟的眼界也并不是很能完全體會到每個角色的想法 但能感受到每個人困在自己的牢籠裡對生活困惑和無奈 尤其是Edward Yang的鏡頭語言 我覺得太真實了。。沒看到過還原近現代中國社會這麼真實的電影 總會有外界的其他聲音人物場景插進思緒 每個人都很煩惱但生活并不在乎 每個人越長大越沒有自己的邊界了 因為社會角色更多了 反倒不能像洋洋那樣單純卻深刻地思考這個輪回的意象真的很美啊,輪回不是指一個人,到了下一世,又陷入了同樣的境地。

而是指一個家族,一個世紀,新的延續啊。

一個人是複雜的嘛,但家庭、家族,乃至一個民族,社會、國家,是一個多面體,不能隻看一個人,要看就看一個世俗生活的衆生相,看不同的人如何應對不同的事,看痛苦的,悲傷的,快樂的,看相似的,看不同的;看好無所謂的,看百無聊賴的,不忍心看也要看的,我們都是見證者,我們的輪回就在不同人之中應運而生,總有不同的問題相似的答案,也會有不同的答案 相似的問題,都會存在。所以我們為什麼要看電影,是因為人很複雜嘛,不是啊,我們的壽命被電影延長了三倍,我們在不同的人身上找到了相似的答案,找到了生活的【真】精益處,《一一》就是我們在一個輪回的意象裡,真的很美2.微觀層面。關于婚姻

婚姻是一種選擇。重來一次,在那樣的背景下,你也還是會選現在的南俊确實隻愛阿瑞,而對自己的妻子沒有任何愛意。關于愛,大女兒的作用可能更重要。南俊電話裡說女兒就像情人,很自然讓女兒招待客人,結尾南俊坐到了女兒旁邊握住女兒的手。女兒反而更像妻子的角色,而真正的妻子幾乎全程是缺席的。但是面對妻子的缺席,南俊不在意,不在乎就是最大的不愛了吧……南俊得到愛的來源一是記憶中的初戀,二就是女兒了。南俊不愛妻子,妻子估計也不愛南俊,他們的婚姻隻是單純的在生活。這一段我感覺看到了未來,初戀會永遠占據心裡的那個位置,除非腦子生病失憶,否則怎麼可能忘得掉呢?所以初戀真的會在那個位置呆一輩子了……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慢慢的不就是南俊的婚姻了嗎,兩個人的心裡都有着自己的過去,那就是隻有生活的婚姻了……想找這裡我好難過,原來人這一生擁有愛情的機會真的很少且很短暫啊……錯過之前我不懂,我懂時已經錯過。看這部電影的感受就像失眠的随想。努力的放下感官知覺去看腦海中的畫面。冷靜孤獨的看世界,看到自己和自己。

—他人的劇評後面再整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