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子是卡梅隆為了删減片段去追蹤去尋找去正視自己國家反華曆史的紀錄片。“我一直都很敬佩那位趴在門闆上的人,一個人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才能抓住機會,堅持等到唯一折返的那艘救生艇。哈羅德羅威指揮的那艘,電影裡rose和jack的結局靈感就源于此。傑克死了,蘿絲孤零零地躺在那塊木闆上。”—詹姆斯卡梅隆
一、被遺忘的中國人的故事
“泰坦尼克号定義了我們對‘海難’的所有認識,一提到沉船,人們就會想起它。七百人從事故中生還,幾乎每個故事都被完整的記載了下來,唯獨中國人的遭遇無人知曉。現在我們終于可以向十多億人解開謎團,讓他們知道,那艘船上有他們的同胞,那個故事中也有中國人。”
“《泰坦尼克号》這部電影,講的是泰坦尼克号上不為人知的故事。在此之前人們所了解的隻是‘富人們乘坐的大船沉沒,震驚世界’,都是關于頭等艙上流社會的故事。可船上多數都是三等艙乘客和移民,他們有着更迫切的夢想和期望。現在我們知道船上還有八個中國人,其中六個人幸存,泰坦尼克号也應該是中國人的故事。”
“當船上的三十三名保加利亞人和四十九名奧匈帝國人全部遇難時,八個中國乘客中卻有 六個幸存,那麼高的幸存率,毫無疑問,這群人完全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充分發揮自身能力,找到了逃生的出路。
“掉進海裡的那三個人,他們一定覺得大限将至了,眼前一片漆黑,隻聽見人們的尖叫聲。一些幸存者後來回憶說,他們餘生都無法參加棒球比賽之類的嘈雜的公衆活動。他們說人群的喧鬧聲會讓他們想起人們的垂死尖叫。”
二、被誤解的幸存者的故事
“泰坦尼克号事故出現以後,很多故事都已經被寫好了。但是泰坦尼克号的整個叙事的奇特就在于,它會把這樣一個事情描繪成一個種族方面的叙事。我們知道1912年是種族主義話語非常盛行的時候,這個叙事它有各方面動機。當它要将‘盎格魯-撒克遜種族’要提高的時候,它一定要尋找到它的‘他者’,它要在‘他者’上面要建立自己的一種形象,那麼當時最好成為‘他者’的,恰恰是中國人。”—社會曆史學家程巍
“在所有乘客中他們是最特殊的,因為他們最不受歡迎。1912年,美國輿論普遍對在美華人的态度很不友好,他們是‘搶走美國人工作’、‘不受歡迎’的外國人。他們被稱為‘黃禍’。當時美國正在實行《排華法案》,幾乎禁止了所有中國人合法進入美國,這意味着即使他們不想再次坐上船 ,因為‘我剛經曆了一次海難,我不想再看見大海了’,他們也别無選擇 。隻能再次出海,離開美國。六位幸存者搭乘救援船到達紐約後,就立刻乘坐安妮塔号離開了美國。”
三、泰坦尼克号之外的人生
“排華法案限制的是勞工,對商人和學者沒有什麼影響,有合法身份的商人們,可以在中美兩國之間自由往來。每次他們從中國回到美國,會聲稱自己又生了一個兒子。他們把這個‘兒子’的身份證明賣給别人,買證的人就可以憑此合法入境了。一旦你變成‘紙生仔’,行事就要非常隐秘,你不會希望任何人知道你買了假身份。這種事真的會讓人受到重創,很多人甚至從未對家人坦白。”—曆史學家梅素蘭
“他們六個都簽了合同要去安妮塔号工作,那是大西洋水果公司旗下的運輸船。帶着衣領和領帶帶上了泰坦尼克号,他要穿上這樣去水果船上工作嗎?那篇文章說那個年輕女孩的未婚夫也在泰坦尼克号上,他們計劃去俄亥俄州做生意,那些領帶是為了那樣的生活準備的。但是後來呢,他的朋友死了,而他别無選擇,隻能從頭開始。”—研究員李藹芬
“天使島移民站始建于1910年,目的是更好地執行排華法案。原來這是一個拘留中心,負責處理和扣押所有從舊金山入境的移民。天使島開設的三十年間處理過的五十萬移民中,三分之二都是中國人和日本人,他們和其他移民是分開關押的,男女被關在不同的區域,中國人和日本人也是分開關押的,在關押中國男人的拘留營裡牆上的每一處 都刻滿了他們寫的詩。”這些詩是關于被扣押和虐待,關于希望和複仇。
“名字到底代表了什麼,當一個人改了名字,他到底放棄了什麼。尋找一個人就像揭開一個謎,對于身份的改變,他已習以為常,你不得不佩服他,一個人要有多麼強大的内心,才能活過這樣的一生。他是困境中求生的強者。”
“在移民問題依然存在的當下,挖掘和研究與‘六人’相仿的曆史事件尤為重要。思考他們 為何奮鬥,為何覺得一切困難都是值得的,為何要在一個不受歡迎、連合法身份都沒有的的地方謀生。即使未來渺茫,他們依然隐忍前行。從泰坦尼克号上生還絕不是他們人生中經曆的最大磨難。人類史上最著名的船難,也隻是他們旅途中的小坎坷而已。他們從未放棄過,1912年4月14日的那個夜晚,他們沒有放棄。那之後艱難曲折的人生裡,他們仍然不曾放棄。這其中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們銘記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