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看片單裡整整放了三年才來看,但依然覺得現在看就是最好的時候。對影片的分析和贊賞已有很多,我也寫得不如網友好,所以隻記錄本人的主觀感受(無分析純個人觀感和情緒)。
(下含劇透,還未觀影的豆友慎閱)
看第一部時覺得心痛。淑姬真的讓秀子和藤原結婚、以及秀子把淑姬反送進精神病院,給了我兩次巨大沖擊——明明是相愛的人,為什麼都選擇了傷害彼此。因為僅是在第一段的描寫裡,兩人的感情都怎麼看也不像是假的,我始終無法說服自己秀子在面對淑姬時的表現隻是為了引誘她上鈎演出來的。
看第二部時我開始盡力讓自己接受“這都是秀子的陰謀,秀子是一個妖精般的壞女人”的設定,但這種想法再次在秀子哭着把淑姬趕出去、甚至抱着盒子裡的粗繩去上吊時被打破——不是那樣的。她的感情完全是真的。直到淑姬抱着秀子說“我錯了”的時候,我還沉浸在“如果她能早點坦白的話,秀子絕對不會把她送進病院”的惋惜和悲傷裡。但下一秒淑姬哭着告訴了秀子真相,我愚鈍的豬腦才恍然大悟——這是一個即将引出第三結局的二次反轉點,連淑姬被抓進病院都是演的。(也得益于我的豬腦,以及看之前對這個片子的劇情完全沒有了解,使我在到該情節為止的觀影體驗極佳,導演想要的二次沖擊效果完美地傳達給了我。)
到第三部已經放下前面的歎息情結爽看了,沒有什麼多說的。因為he已經近在咫尺,我是一個看電影會代入很多情感的人,看到這裡心情頓時舒暢了很多。結局圓滿的電影看完不會讓人心中郁郁不平很久。
最後補充一點和劇情走向關系不大的個人體驗。因為我本人會日語和韓語但沒有到非常精通的地步,電影人物一直在日語韓語換着說導緻我一直在信息過載,比如同一句話裡提到的人物過多時我會混淆句中的主謂賓關系(因為日韓的語序和中文不同,台詞裡說的順序和字幕翻譯出來的順序不一緻,眼睛和耳朵會同時接受到不同的信息),得回看好幾遍才能搞清楚在說什麼,170分鐘的影片我看了兩倍還要多的時間才看完。不過也多虧如此,我看得很慢也很細,有些隻有用韓語或隻有用日語才能表達出來的情感色彩和小細節都非常好地傳達給了我。比如泡澡片段字幕“小姐就像我的小主人”其實韓語原文是“小姐就像我的孩子”,體現出淑姬對秀子的喜歡與憐愛;或結尾部分姨夫和藤原說“最喜歡的5部作品”時隻有作品名是日語,其他句子幾乎都是用韓語說的,語言的轉換自然地表現出一種“引用感”,可以看出姨夫對這幾部作品的愛惜和尊重。
很久沒有認真看過一部電影了,前半對我來說信息量有點大而且我又不想錯過細節,于是一直在倒回去重看。不過這隻和我處理信息的能力不是很好以及不能眼耳分離有關。整體體驗非常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
一些《小姐》觀感記錄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