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的作品我看過一些,其實都挺類似。不過玫瑰的故事我覺得還是挺特别的。

首先是萬人迷這種設定,常人難以具象化,看的時候不一定能get到。拍成劇,選劉亦菲還是很合适的。國民度有,美貌保質期長,有經典角色,演的也好,這點有點像《去有風的地方》,換個人可能就沒什麼說服力了。《玫瑰的故事》劇裡面從大學生好像是要演到四十歲,不同年齡段的氣質,神态,着裝都要求不一樣,得有個人能吸引人一直追下去,這其實挺難的。

這也是都市劇的難處。不能太懸浮,懸浮了大家覺得假代入不進去,也不能太接地氣,不然不好看。都市劇通常不如古裝劇熱度高,就是有點“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這種感覺。所以這些年的都市劇,隻有弄成《三十而已》那樣,刺激元素拉滿,同時沒跑偏太遠,才能熱度很高。要麼就是像《一路朝陽》《好事成雙》《裝腔啟示錄》這樣,熱度口碑難兩全。玫瑰這幾集看起來,我覺得沒有bug,這可能就是最好的征兆了。

都市+女性這個領域,别看電視劇熱熱鬧鬧。其實在整體的藝術領域挺缺位的。找不到什麼經典的高熱度的文學作品,電影好像也少見。市場呼喚這個,但種種原因它創造不出來。唯有電視劇領域,一直拍拍拍。但說實話,就像我上面說的問題一樣,都很難成為經典。成不了經典,就是一時的熱鬧而已。

這時候亦舒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她寫這些東西得四十年前了。但放今天,也并不過時。香港文化曾經領先過内地,亦舒的東西看起來不一定厚重,但自有其普世價值和市場在。适當改編下,反倒能在當下找到不少合适的受衆。現在ip當道,原創難,都市劇原創更難,太容易價值觀跑偏而招罵。玫瑰的故事這成品看起來,在都市劇這個賽道,相當不錯。

它特别的點有點像紀錄片的感覺。不需要你帶入什麼,就是看着一個大美女,從少女到成熟,經曆過的一切。不算遙遠,但也不算很近,職業啊家庭啊其實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她很有沖勁,有生命力。不會說啊我談這麼多就斷情絕愛了,或者最後發現真愛就是初戀,也不一定要在事業上闖出什麼隻搞事業不理男人之類的,都是一段經曆而已,重點是一直在往前,在探索。這說什麼大女主就有點俗氣了,這就是一個人應有的人生态度而已。相信觀衆能夠感悟到這點,并且有所觸動。

導演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細節。需要那種不時出現的小驚喜,比如和莊國棟的雙人視角,和爸爸在畫闆前的閑聊,吳克群的ost,玫瑰和萬茜的各種互動…這些帶動着觀衆一直走下去,足夠了。

沒有說教,就是呈現。美好的呈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