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将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将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将灑下熱淚。”

當《峰爆》最後一鏡結束,片尾字幕和曆史資料一起緩緩播放,那一刻,是我整個觀影過程中淚水最為洶湧的時刻,仿佛是克制了近兩個小時的情緒積蓄到了臨界點,一次性釋放。我腦海裡一直在回蕩着馬克思的這段話——我想,無論是過去的鐵道兵,還是今天的中鐵建,都擔得起這段話的千鈞贊譽。

說回電影。《峰爆》是一部緻敬之作,緻敬建設新中國的基建人,緻敬那些以血肉之軀為國家建設、百姓緻富而架橋開路、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在這一核心點上,影片功夫做得很足。無論是以老洪(黃志忠飾演)為代表的老鐵道兵,還是以洪翼舟(朱一龍飾演)為代表的新時代鐵建人,人物邏輯清晰,随着情節的推進,每一個人物——無論主角還是配角——形象都逐漸豐滿起來,他們各有立場,又都秉持着相同的價值觀——災難面前,生命至上!于是,每個人物都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之下經曆着各自的糾結與取舍。他們不是鋼鐵戰士,也會脆弱、害怕失去,但他們心裡的愛又在極端境況下催生出勇敢高尚的花朵,讓每個人都熠熠生輝。盡管導演運用了很多成熟的好萊塢類型片攝制手段,但《峰爆》仍是區别于好萊塢災難片的擁有中國精神内核的影片,這樣的嘗試在中國影史上應當被記上一筆。

影片節奏明快,在衆人救災和父子親情兩條叙事主線的并行鋪陳下展開。兩條線索各自獨立又彼此交織,救災線負責驚險場面和宏大叙事,親情線則負責調節節奏、拉近與觀衆的情感共鳴。可說是用心良苦,思慮周全了。至于演員的演繹,我覺得是完美的,無論感情戲還是動作戲,完成度都非常高且極具感染力。他們讓我對人物産生信任感,整個觀影過程中,我忘記了那是朱一龍、黃志忠、陳數、焦俊豔……,我隻看到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鮮活的人物,甚至相信——在某個平行空間,他們每一個人都真實地生活着。

《峰爆》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我們又何必強求完美?每一個作品在最終成形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不完美的結局,注定了要被審視和質疑,我将其看作是一個成長的契機——于創作者和受衆皆是如此,因為我們會因之而開啟嚴肅的思考和自省,由此獲得更多裨益。

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這部電影還是很值得專程去電影院觀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