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8年的時間拍拍三部電影,真的很用心。黎明、黃昏和午夜,是時間的推進、是愛情的階段,也是人生。

三部電影,少年初識的一見鐘情、青年重逢的心有牽挂、中年夫妻的一地雞毛展現的真實而生動,人到中年的男女主也都有各自的醇香與魅力。第三部延續并回答了前兩部的伏筆,比如第一部兩人不是單純的聊天(哈哈,也許隻有我想的單純),比如第二部男主雖然娶了不愛的人,但很快離婚并選擇了心愛的女主(不是因為心裡有女主或者有女主存在才離婚)。第三部就是生活,吵架是真實再現了,從A吵到B到C到Q……女主一次次憤怒離開,等對方找自己,男主則等對方回來……生活就是如此真實又瑣碎,最終男主還是追了出去。哪怕她是任性的瘋女人,他是自私自大的男人,選擇了愛就選擇也忍不住會選擇相互理解、妥協犧牲、持續溝通,即使是非理性的吵架。縱然有一萬次離開的念頭,對方一點動靜也可以成為翻篇的理由,不是那些不可調和的矛盾消失了,獨立的個體應當有“自我”,但他們知道,相愛的一生裡很多“矛盾”可以無視,因為沒那麼重要。

電影裡有諸多關于對愛情的探讨,比如在一起的兩個人依然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比如我出門的時候會想,他會建議我戴這頂帽子——我活成了你的樣子;比如有時和你很親近,有時又像我呼吸氫氣你呼吸氧氣——熟悉又陌生(電影裡作出了回答:我們真想相互了解,可能首先要更好的了解自己)……
愛情是美麗美好的情感,被無數藝術作品讴歌,被無數藝術家結合自己的生活描繪和展現。在電影裡以說不完的“廢話”、相互的妥協、不理解可以選擇無視和不舍的柔情展現,不完美但真實,不刻骨銘心,但彼此依戀。

這是愛情嗎?是吧,我以為,這依然是愛情(可是看完我腦子裡一直回響的歌是“親愛的那不是愛情”????)。但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而是對生活的熱愛迸發出的更高熱情。所以男女主關于選擇巴黎的工作和回紐約的問題還會重談,兩個人有各自的立場很正常,我相信他們會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作出雙方可以接受的選擇。因為為了愛情可以抛棄生命和自由,但愛情不會綁架彼此。

願所有人都能得到自己理想中的愛情,得不到也沒關系,熱愛并享受生活就好,何況還有友情、親情、戰友情……隻要我們愛自己愛生活就能獲得内心的充盈與快樂,世界會對我們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