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我的第一反应是想查一下宫崎骏是不是也是年少时失去了母亲,对母亲的思念从《 龙猫》到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是一以贯之的。之前我从来没有关注过宫崎骏的一生,这次一查,他确实有年少丧母之殇。

表面看电影讲的是真人和两个母亲的关系的各种演变,但这却不是个讲故事的电影 ,也不是回答问题的电影。之前他的电影还是编织故事的,花力气编织,让观众花时间在解开故事的编织上,讲故事好像是所有电影必须做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仍旧有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如何怀念童年时就因为火灾去世的母亲,如何和后妈(也是母亲的妹妹)和解的过程。可是正是由于这个故事主线如此清晰,反而让它显得可有可无了。

在我看来整个电影最让人着迷的是各种情感的展现。 这些情感不是其它人的,正是宫崎骏本人的。 事实上是宫崎骏自己画出的一个个大大的问号。这部电影与之前他的电影的对比,如同绘画的蜕变,从写形到写意。所有的画家到晚年都希望能挣脱形的束缚,表达情感。能做到的几千年来寥寥可数。 感慨宫崎骏在之前的高度上又上了一个台阶,开始挣脱了形的枷锁,很为他高兴。

和之前电影里头有调皮、轻松、青春和慵懒等各种情绪不同,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里头的情绪更沉稳了,更多的是恐惧,愤怒,疑问, 不解, 探索,不安,思念,重聚的渴望,解脱的快乐。 是的,我认为它已经去掉了之前那种纯粹轻松的快乐。 整部电影的基调并不是活泼的。 可能是出于动画片的考虑,还是设置了苍鹭作为搞笑担当,哇啦哇啦作为轻松担当,用的非常克制和适量。

电影的基调如此,因为悬挂/隐藏在所有这些情绪之上,最大的问题,是比如电影中那块赋予舅公魔法的大石的存在,也是千百年来人类无法回答的问题:死亡是什么?我会去往哪里?这应该也是迈入老年的宫崎骏直面的问题。

这个电影也更新我对波普艺术的理解。从煤球精灵开始,宫崎骏就开始制造那种一样的,没有独立姓名的,外观一样的族群。这个电影里的蛤蟆、白鹭、划船去买鱼的戴帽子的灵魂们,鹦鹉,粘住可以灼伤人的白纸条,一样的门,爬不到镜头的石头隧道。我很迷恋回溯蛤蟆爬满真人身体的过程, 白鹭拼命冲上云霄去吃哇啦哇啦的过程, 真人在石头隧道中爬行的过程,产房里真人和夏子对峙的过程, 大鹦鹉从塔里飞出来变成现实鹦鹉的过程......宫崎骏用电影书写了情绪,他竟然能做到让人想到这些情节时关注的不是那些参与的人/物,而是纯粹的、饱满的情绪。这些片段像是折子戏,无需知道上下幕的情节,自备了可以反复观看的美感。

面目的模糊,对世界的不解。个人是伟大而渺小的,我们和世界建立了无穷的联结,可又何曾能有那样的能力,给所有的东西赋予意义呢?哪怕我们不知道,不能深入了解所有,我们也获得他们给予我们的感受。 波普是一种承认自身有限性的艺术。

All in all,一部好电影自创了一个时空,完备自主,自行运转,和我们的世界并行,不需要时空机,只需要我们闭上眼,就可以,再过去坐坐。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我想活在当下这一种。半生颠簸不曾闲,酸甜苦辣枕入眠。清风常抚病弱体,太上慈悲佘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