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一直是個神作輩出的領域,但說到其中真正轟動世界的神作。
《阿基拉》絕對是個繞不開的名字。
它曾被《時代雜志》評為世界五大動畫之一、也是《連線雜志》評選出的影史最佳20科幻片中唯一的亞洲電影和動畫片。
不久前,北京電影節上放映了《阿基拉》,僅僅在開票的第一分鐘就一搶而空,很多影迷還因為沒有搶到票而惋惜不已。
今天,就來聊聊這部曠世神作——
阿基拉
Akira
導演: 大友克洋
編劇: 大友克洋 / 橋本以藏
主演: 岩田光央 / 佐佐木望 / 小山茉美 / 玄田哲章
上映日期: 1988-07-16(日本)
片長: 124分鐘
這部1988年上映的動畫電影,在今天看來也毫不過時。
其中極具未來感的都市場景,更被譽為賽博朋克的開山鼻祖。
當年《阿基拉》在美國引起轟動,大友克洋也因此成為最早享有國際聲望的日本動畫導演。
而下一部進入國際市場的日本動畫,得等到1995年《攻殼機動隊》了。
《阿基拉》第一次讓世界領略到動畫的魔力,推翻了歐美長期将動畫定位于低幼的刻闆印象。
直到今天,它還在繼續影響着無數的動畫、電影、音樂、電視和遊戲(《新世紀福音戰士》《攻殼機動隊》《黑客帝國》《阿麗塔》等等)。
然而這部傳奇之作,最為影迷津津樂道的是——
早在80年代就在動畫中預言了2020年東京申奧成功,并且因為一場“末世浩劫”,延期舉辦。
更不可思議的是,《阿基拉》除了預言奧運會延期,在漫畫版中還預言了這次疫情。
就連安倍派發給民衆的遮不住臉的小口罩,也出現在動畫中。
這一切神秘的“巧合”,不禁令人對料事如神的作者大友克洋産生好奇……
大友克洋對“毀滅”類的主題非常感興趣。
宮崎駿曾用一句話評價他——
“一個異能少年站立在東京廢墟之上,人人都會說這是大友克洋”。
大友克洋(Otomo Katsuhiro),1954年4月14日出生于日本宮城縣,日本國寶級動畫導演、漫畫家、編劇、制片人。
在動漫界的影響,僅次于“漫畫之神”手冢治蟲。
精緻的畫面和腦洞大開的劇情,是大友克洋漫畫的特點。
他尤其擅長表現高速運動和爆炸場面,給人以電影般的視覺體驗。
1983年,他憑借作品《童夢》獲第4屆日本SF大賞,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漫畫家(之前該賞隻頒給科幻小說家)。
“草根英雄”是大友克洋熱衷塑造的角色。
他們不是傳統意義上“正人君子”,隻是大時代中小人物的縮影。
但卻往往在緊要關頭,展現出過人的勇氣和魄力。
1983年開始連載的漫畫《阿基拉》,從1984年開始以每年一卷的速度發行。
在漫迷中引起轟動,之後被翻譯成6種語言發行海外,并于1988年在大友克洋親自執導下改編成劇場動畫。
之後大友克洋成為國際知名的動畫制作人,可謂一戰成名。
談到《阿基拉》,就不能不提到近幾年大熱的一個詞,“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是由“賽博格”Cyborg和“朋克”Punk兩個單詞組成,
前者代表有機物和無機物互相融合的一種科技,後者則是誕生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種後搖滾主義精神。
“賽博朋克”是科幻作品中,對于未來科技發展和人類命運的暢想,也是人類渴望通過科技變革升級肉體從而獲得超能力的進化論。
而這種渴望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阿基拉》。
《阿基拉》裡鮮明的賽博朋克風格,引發了對整個西方世界對漫畫、動畫以及日本流行文化的濃厚興趣,并影響了無數的動畫、電影、音樂、電視和電子遊戲。
首先被它震撼的,是日本本土動漫界。
一時間湧現了很多賽博朋克風的動漫:《攻殼機動隊》《《新世紀福音戰士》》《铳夢》《星際牛仔》,包括冢本晉也的《鐵男》系列等等,甚至在今敏的很多作品裡也能看到《阿基拉》的影子。
《攻殼機動隊》和《铳夢》都被好萊塢拍了真人版,《星際牛仔》真人版也正在進行中。
《火影忍者》的漫畫作者岸本齊史,多次在采訪中提到《阿基拉》是自己的動漫啟蒙。
他用“壓倒性的力量懸殊”,來形容《阿基拉》帶給自己的震懾。
在《阿基拉》之後,具有神秘超能力的少年角色越來越多。
從《火影忍者》到近幾年大熱的美劇《怪奇物語》中,被用作超能力武器的女孩Eleven,其源頭恐怕都來自《阿基拉》的最初設定。
而《阿基拉》和《攻殼機動隊》,又深深地影響了好萊塢電影。
《黑客帝國》的導演表示,《阿基拉》是他們交流最多的教材,其中子彈時間效應的靈感便來自《阿基拉》。
此外,《移魂都市》《午夜逃亡》《環形使者》《超能失控》……一系列好萊塢科幻片,甚至在昆汀的《殺死比爾》和諾蘭的《黑暗騎士》系列中,都能找到《阿基拉》的影響。
12年的科幻電影《環形使者》導演便在采訪中直言不諱:
“你可以看見我借鑒的一系列元素,從《阿基拉》到《終結者》無所不包。”
而在自己作品中,向《阿基拉》緻敬的就更多了。
邁克·傑克遜單曲《Scream》的MV結尾處出現了《阿基拉》的畫面。
人稱“侃爺”的嘻哈歌手坎耶·韋斯特,甚至曾用一整部MV向《阿基拉》緻敬。
《阿基拉》和“侃爺”MV對比
連周傑倫也曾cos過《阿基拉》中的經典畫面。
《犬之島》《怪物物語》《盜夢空間》《攻殼機動隊》《環形使者》《雲圖》、《超能失控、《頭号玩家》等電影,均有直接或間接向《阿基拉》緻敬的場景。
《阿基拉》中的紅色摩托(上),《頭号玩家》中的紅色摩托
小島秀夫的遊戲系列,《合金裝備》和《掠奪者》,Square Soft公司的《最終幻想7》,CD Projekt RED的《賽博朋克2077》..……都不同程度從《阿基拉》獲得過靈感。
而SNK遊戲《拳皇》中的人物K9999的造型招式,更是與《阿基拉》中暴走的鐵雄如出一轍。
除了在世界範圍内圈粉,《阿基拉》也得到了動漫業内人士的一緻膜拜。
原因當然是它那堪稱“怪獸級”的美術制作。
這部被譽為史上最佳動畫電影之一的神作,同樣也是上世紀最貴的動畫片之一。
十幾萬張原畫和将近11億日元的制作成本,就算是現在來看都是個恐怖的數字(88年的11億日元)。
堪稱天價的11億日元制作費用,使大友克洋有了極大的創作空間。
于是在作畫上他選擇了最原始的一拍一模式,即每秒24張作畫。
工作室特意組建了一支68位動畫師的團隊,每一秒都要像電影那樣,體現速度和動力的美學。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一共172000幀,每一幀都是幕後動畫師手繪的。
這在3D技術泛濫的今天,是難以想象的工程。
然而,在《阿基拉》席卷世界之前,大友克洋對它卻沒有太多期望:
“我記得第一次與漫畫出版商會面時,我以為它隻會做到十集左右,很快就能畫完。”
對于《阿基拉》的電影化,大友克洋開始時同樣不看好:
“我看完電影的最初成片後很痛苦,回家告訴妻子電影沒有成功。”
所幸大友克洋和他的團隊并沒有放棄制作和不斷修正,我們才得以看到這部神作。
關于這部作品的江湖地位,漫畫評論家米澤嘉博甚至用“大友克洋之前、大友克洋之後”來劃分日本漫畫史。
《阿基拉》的劇情并不複雜:
講述未來的日本東京,軍方一直在秘密進行的“阿基拉”項目。在這個混亂末世中,少年鐵雄偶然獲得了阿基拉的超能力,變成了可以毀滅世界的超能怪物。
簡單概括就是:原本懦弱的中二少年獲得異能,膨脹的他追求更強的力量,卻最終被力量反噬。
阿基拉AKIRA,是日語中“光明”或是“亮”的意思。
阿基拉象征人類文明創造的力量,給人類帶來希望,但最終也是“阿基拉”将人類推向毀滅。
《阿基拉》裡的少年主角因獲得自己難以控制的力量,而差點導緻世界毀滅。
隐喻人類掌握了先進的科技力量,但人性中的弱點無法與這種科技能力匹配。
最終濫用技術,導緻自身毀滅的悲劇故事。
此外還有另一種解讀,認為當時的日本正處泡沫經濟末期,是日本“二戰後”國力最盛之時。
全民暴富,肆意揮霍,政府大興土木。
那是屬于日本的“光明時代”,也是《阿基拉》片名的字面含義。
然而在《阿基拉》中,這道光不斷膨脹,最終成了毀滅性的力量。
而它的根源,正是個體不斷膨脹的欲望。
正如片中的一句台詞——
“阿基拉的能量存在于每一個人的體内,但選擇如何用它,卻是個體的選擇。”
鐵雄選擇了無節制地釋放超能力,最後被無限膨脹的力量反噬,也隐喻了日本泡沫經濟破裂的慘淡結局。
1988年的《阿基拉》首映結束後,大友克洋回家跟老婆說:這電影應該是搞砸了。
然而他沒料到的是,這部作品不僅獲得了成功,并且成為了一部超越時間的經典。
今天,科技大佬讓人類警惕AI技術的新聞已屢見不鮮。
而這部動畫片早在80年代,那個智能手機還未誕生的年代,就告誡人類小心使用已經掌握的科技能力。
其預言的性質,不亞于言中東京奧運會延期。
也許在大友克洋眼中,人類正如《阿基拉》中的狂妄少年鐵雄,年少無知時,突然獲得了自己無法駕馭的巨大能力,開始蔑視一切。
其結局,注定隻有毀滅。
*本文作者: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