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親愛的安德烈》中有這樣一句話:
“所謂父母,就是那個不斷對着你的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父母如此,爺爺奶奶更是如此。
當看到張藝興滿臉淚水,背對着爺爺奶奶越走越遠時,我哭了。
爺爺不停的喊孫子學習微信,是為了等孫子出國留學,和孫子視頻,避免他想家;奶奶操着針線,即使眼睛已經看不見針孔,也依然想把杯子趕緊縫完,是擔心孫子凍着。
一針一線裡,縫的都是愛。
當孫子被問的煩了,摔門不出時,老兩口有一瞬間沉默,這段沉默讓人感覺到他們的小心翼翼,讓人心疼無比。
生命有時候确實殘忍:孫子慢慢長大,老兩口卻像是數着日子活。

02
作家夏七夕在《後來的我們都哭了》中寫道: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的人類。”
白發蒼蒼的母親一大早對着鏡子抹上口紅,戴上戒指,穿上嶄新的衣服,打扮的漂漂亮亮,眼睛裡是藏不住的快樂。
今天是她生日,兒子說了,要帶她逛超市,買東西,吃火鍋……
結果,門鈴不停響,先是銀行的花,再是保險的花,最後是兒子點的外賣火鍋,一隻熊陪她。
兒子隔着電話唱生日歌,說工作忙,回不去了,讓熊代替他陪着母親。
母親要的哪裡是熊?她要的是自己親生兒子的陪伴,要的是一家人熱熱鬧鬧,而不是這一屋子的冷清。

03
看過黃磊的一個視頻:
如果按照現在父母50歲算起,假如到80歲,我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大約是210天……同時這個數字會越來越少。
如果按照在外地工作,一年隻春節回家的3天,那剩下陪伴父母的日子還不過百。
無論何時,母親最心疼的就是孩子。
小時候陪孩子玩耍,兒子摔倒了立馬抱起來哄。
長大後,兒子考上大學,外地工作,母親也隻能不停的走到大門口,看看兒子什麼時候回來。
小時候,兒子摔倒了有母親抱,還能爬起來;長大後,母親摔倒了,卻沒人扶,并且,再也站不起來了……
時間一停不停,母親和孩子,則就像是兩條越走越遠的平行線。

結語
《目送》裡說過這樣一段話: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們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斷目送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他們用背影告訴你,你不必追。”
年輕時候,你未曾懂其意味深長。
直到有一天,當書中那些字句,成為了你生活中的一個縮影,浮現在自己的人生裡。
你才頓時明白,這一生和父母的緣分真的不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