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分明小像沉香縷,一片傷心欲畫難。”

引子

“ C'est là que le bât blesse.” 是一句源自15世紀中葉的法國諺語,說的是騾子背上的馱架固定不當或負重過重時,會讓騾子痛苦不堪,但騾子無法向馱夫指明自己的痛處,所以每當馱夫最終發現騾子行動異常背後的原因時,就會說:“ 原來這就是問題的根源!” 這句諺語在英文中也有類似的表達 —— “ Only the wearer knows where the shoe pinches. 隻有穿鞋的人才知道鞋子哪裡緊。”

都市生活之下,我們似乎就是諺語中的騾子,在生産力/效率至上的時代,生活要求我們要時刻保持“情緒正确”,否則我們的情緒失控将必然導緻生産力歇菜,不僅可能丢掉工作,也可能把身邊好友也拖入水中,得不償失,避之不及。所以我們平日裡看到的氣定神閑,多半是麻痹和逃避練就的一身好功夫,而 “一葉障目” 便是這種功夫的不二法門。

...

A. 一葉障目,甘之如饴

...

1. Marc : “
我遇到 Oliver 時,我覺得我抛棄了我媽。我想找個人分散注意力,而不是獨自一人面對和哀悼她的死去…… 我并沒有接受她已經離世的現實,我選擇了逃避,不再畫畫,避開任何跟她有關的事情,盡管我内心一直在想她。我覺得自己在 Oliver 去世後也在經曆一模一樣的事情。當時我之所以答應 Oliver 提出的開放式婚姻,是因為我害怕失去他。比起他在外面找人,我覺得他離開我更可怕,所以我也就答應了。我對很多人撒過謊,這麼做感覺真的很沉重,就像穿着衣服在遊泳,想脫也脫不下來。”

...

2. Theo : “
我已經不再喜歡我的工作,但我卻停不下來,隻因為收入還不錯,這一點讓我感到惡心,但又沒到想辭職的地步,然而這又讓我覺得更惡心了!”

...
“ 我需要掌控自己的生活!”

3. Sophie : “
Terrance 要我搬去跟他一起住。我還沒給他答複。我覺得在他那兒我沒法做真正的自己,懂我意思嗎?……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 Terrance 太循規蹈矩,不太适合我,但他其實不是循規蹈矩,而是安穩,這就是我沒明白的地方。”

...
“ 有時你得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4. Thomas : “
Alisdair 去柏林待了一周,回來後跟我大談他在那裡創作的作品,那是一部短片,他跟一個全身是毛的古巴老男人在油布上滾床單,他們竟然拍了7部這樣的短片,主題是聲色犬馬,或是影射資本主義或者隻是為了讓人膩歪。我在旁邊就像個笑話。不,我不打算跟他分手,那樣太麻煩,我等他自己提出來。…… 這座城市還有正經男人嗎?…… 從來都輪不到我,不知道為什麼,就好像我身上有這種氣息一樣。”

...

5. Imelda : “
12年前的這個月,我的妻子去世了,我選擇了逃避。逃避對她的回憶,對我們共同生活的回憶。我們的生理機能似乎能夠通過我們的感知,對威脅進行識别,從而保護我們免受傷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越封閉自己,就會越感到麻木。這在當時讓我受益匪淺,我繼續生活,回學校讀書,選修金融,成功創立一家公司,有了漂亮的房子,高檔的服裝,但卻從此沒對别人産生過欲望,這一切成了我生活的常态,然而這種為了“避難”而建立的生活,逐漸讓我感到空虛,你會發現,躲避悲傷的同時,其實你也是在躲避愛情。”

...

6. Luca: “
他非常愛你,我都不知道我們當時算什麼。他不想離開你 …… 他本打算跟你談這件事,我知道這一切都不值得。我從沒遇到過對我這麼好奇的人。”

...
原來這就是問題的根源

B.困獸猶鬥,人艱不拆

...

...

...

...
“ 根據我的經驗,這麼做隻會讓你感到頭暈和丢人。”

...
Marc 的無心快語引起了陌生人 Theo 的注意

都市生活有時候像是鬥獸場,表面上比的是勇氣和耐力,但實際上往往比的是叢林法則之下的生存智慧。精疲力竭的掙紮帶來的是頭暈和丢人,現實總是教我們要悄悄地把各種不堪妥當藏好,隻向世人顯露優雅的一面。

然而對于富裕階層的人們來說,生活卻像是一場可以自由探索、改造的沙盒遊戲,他們有足夠的資源和成本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
“ 他們的父母給他們買了展位,好給他們些事做,就像置身一個又大又昂貴的沙盒遊戲。”

...
“ 出乎意料,我遇到了心儀的人,這是一條我想去探索的道路。”

...
“ 什麼時候能輪到我呢?”

C.安放傷痛,打理生活

...
人生如寄,列車已不再那裡停靠

...

失去至親/摯愛的悲傷,在我們的一生當中,需要經曆不止一次,我們也會愈加清晰地明了周遭事物的價值和意義。這是我們人生必須要過的關卡。盡管我們可以選擇把這個過程無限拉長,使其蔓延到日後的時間裡,但卻同樣是一種對承受力的挑戰。

總有些感情我們無處安放,是因為它們對于我們來說太過珍貴和沉重,珍貴到我們認為任何形式都無法去彌補它們的價值,沉重到任何形式也無法表達失去它們所感到的悲傷。

我們逃避悲傷,其實隻是我們的内心在拒絕承認生活中永遠丢失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而避免自己的崩潰和沉淪,雖然這種“情緒正确“會使我們的生活相對安穩,但同時也會讓我們陷入到一個填不滿又掏不空的無底洞,進而讓我們感到空虛和麻木。

...
“ 可藝術不就是一種對痛的紀念嗎,不然那些痛要放在哪裡?”

...
“ 莫奈失去了兩任妻子和他的兒子,他畫這些畫時已近乎失明,這是他選擇記住自己所愛的事物的方式。”

...

...

...

...

...

...

...

...

...

雖然沒有人能真正地把自己生活打理好,也沒有人能夠完美地安放自己的悲傷,但我們别無它法,必須加倍努力,畢竟我們彼此指望。

...

“ 親們,回頭看一下自己留下的爛攤子吧!
否極泰來,開卷有益。”

...

“ 所有真心的、癡心的話,仍在我心中,雖然已沒有他。”

( 完成于 2024 年 1 月 10 日 )

全文完,感謝閱讀!

???? 【 MovieCP 影評片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