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0日 23時42分
南航新疆和田飛往烏魯木齊的最後航班 CZ6820
為救助一位意外斷臂的維吾爾族男孩延後起飛
返回廊橋“二次開門”
南航集團與各單位跨越1400公裡通力協作
男孩在黃金8小時内被成功救治
鑄造了生命救援奇迹
這個奇迹被拍成了電影
《平凡英雄》

|我看到擁擠變成寬敞

為車開路的小攤老闆、為家鄉送去電力的電網師傅,和為男孩接上手臂的醫生誰來的更偉大一些?一樣偉大。我想,這也是這部《平凡英雄》想要傳遞給觀衆的内涵:英雄不分貴賤。

影片開頭花了較多篇幅來描述男孩哥哥着急趕路而惹怒了小攤老闆的場景,而了解了情況後拿着大喇叭幫着疏散人群,讓本就不寬敞的道路得以通行,随後警車開路,将小男孩送上了救護車。

這是來自平凡市民與騎警的善意。

|我看到啟航變成返航

當地無法救治,飛往烏魯木齊的航班即将起飛,男孩和哥哥從未放棄,民航人們也同樣沒有放棄。

為什麼會說這件事是一個“奇迹”,我們需要搞明白幾個問題:

協調一架飛機關閉艙門滑出後重新回到登機口上客,需要完成什麼?簡單來說,首先需要聯系地面管制和塔台,聯系航空公司,得到同意後返回登機口,重新放輪擋,重新協調起飛時間與間隔。這是當天最後一個航班,還很有可能會涉及到機組飛行時間超時等問題,電影中用幾個打電話的畫面來描述的過程,背後其實非常複雜。

那如果一架飛機起飛後要脫離航道直飛目的地,需要滿足什麼?需要建立臨時航道,特事特辦。因為我國的飛行空域是由軍方統一管理,所以還要向軍方申請,将空域交由民航臨時調配,涉及到的程序更加繁多。

電影中始終充斥着視覺沖突,比如候機樓裡的父親身着的一眼就能辨認出的綠軍裝,和兒子同樣過目不忘的藍頭發,也許就是大家俗稱的“街頭風”,嚼着口香糖,展示出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樣,但當面對“上幾個人就要下幾個人”的抉擇時,他并沒有猶豫,也許,這才是内心深處,男孩所認同的使命感。那句“加油”,也在向我們說着:不要以貌取人。

這是來自一個陌生家庭的鼓勵。

|我感到急促變成順暢

張一山飾演的醫生在我看來是一個陷入很深的自我糾結的角色,因為無法接受面對病人的離世無能為力而一度懷疑身為醫生的價值,因此在乘務長呼叫醫生時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但當他親眼目睹了小男孩氣胸發作時,處于醫生的本能他站了出來,然而就在此時卻面對來自大家對其身份的質疑和之前的不作為,我想這比出手救人來得更加難以承受,但他沒有選擇退縮,而是依舊完美演繹了“醫生的本能”——他也完全可以視而不見。

這是來自一位醫生的自我救贖。

|我看到絕望變成希望

“醫生的兩分鐘,病人的一輩子。”這是烏魯木齊的醫生把男孩手臂接回來前說的一句話,也許有些藝術效果,仔細想想卻異常在理。對于像我一樣的醫學“門外漢”,對于一場手術的評判完全來自于手術室門口醫生的言語,門後的世界我們一無所知。但正是因為這種信念感,才讓這場跨越了1400公裡的奇迹,在最後一刻成真。

這是源于一群醫生的使命。

影片似乎沒有刻意強調着各個崗位上人們的辛苦,而是從始至終,在無形中告訴着觀衆:

也許這個崗位很平凡,但我們真的有在認真并且盡力地完成着本職工作。

一位機場的黨委書記、總經理,在我們的腦海裡,應該是在辦公室裡開會布置任務才對,但對晚上11點在航站樓巧妙化解醉酒旅客的鬧事,他真的很有經驗。

這是來自萬千民航人的平凡。

哥哥說,男孩們的媽媽沒有來,是因為這是一場“兩個男人間的冒險”。而在這場冒險背後,民航人們一直在奮鬥:

一名飛行員、乘務員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保持着日複一日的訓練,各個單位都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内盡可能的完善各種緊急情況的預案,在面對任何危險時,從死神手裡搶時間。

平凡和英雄兩個字,好像是兩個極端。平凡代表着最普羅大衆的尋常感,而英雄往往是千萬人中才能最勇武之人。

從《中國機長》裡,我們見證了劉傳健機長和全體組員在面對故障危機時的沉着而被譽為“英雄”。

而從《平凡英雄》裡,我們更看到了在每一個崗位上奮鬥的平凡的人:

他們與死神搏鬥

他們最大限度利用資源

他們決定機場延遲關閉

他們克服着生理極限

......

他們恪守着分工,把本職工作做到最好,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他們理應是英雄。

如果有一天,受傷的是我

我能找到這些平凡的英雄嗎?

2016年7月,南航便推出了“機上醫療志願者計劃”,并面向全社會進行招募。

很喜歡電影中出現的一句話,也許是廣告,但我想,作為一個半隻腳踏入民航圈的人來說,用這句話來概括這部電影非常不錯:

“南方航空,飛向美好未來。”

需要我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