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完玻璃之心啦,心情很複雜,畢竟是期待已久的新劇,看完自己的心好像也跟着空了。

如果你能堅持看完全集,大概率會被後半部分成員之間的羁絆,尤其是最後一集的演唱會表演感動;如果你不太介意平淡的劇情,更願意聽歌,這部劇還是值得一看。

第一集運鏡酷炫,畫面精緻,轉場節奏快,音樂好聽,男帥女美……有很多吸引人的元素。而且,第一集的視聽語言仿佛就是一場踩着音樂節拍的表演,簡直就是映像的演奏曲。

隻是中間幾集,劇情走向平淡,一度會讓人有點審美疲勞。

可音樂的力量似乎又真的太強大。從第八集後半段起,高岡和藤谷發生争執,高岡回憶初遇藤谷演奏,女主帶男主逃離,男主用歌聲表白,以及最後樂隊重組登台表演等等,在每一個用到音樂來講故事的片段,當背景音樂響起,你還是會不自覺的陷進去,同他們一起哭,一起笑。或許劇情仍舊是那些老套的橋段,台詞依舊是中二到在日常生活中都不好意思說出口的話,可正是有音樂的加持,似乎一切都變得稍微合理起來。因為隻要音樂一響,你還是會相信他們說的那些八嘎一樣的夢想,相信一生懸命,相信有人會舍棄生命般地去做音樂。

主角藤谷是天才一樣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言,他的存在會使周圍的人受傷,但又能讓人幸福。電視劇版也是圍繞這樣一個核心來建構劇集,除開開頭和結尾,基本上每一集都有一個不同的人物心結被化開。這也是群像劇的傳統套路,利于豐富人物的形象。

但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這部劇對藤谷形象的表現反倒弱了一些,鏡頭下的他更像是從别人眼中看到的他。而這些他是天才,瘋狂,難以理喻,大愛等神性符号,劇裡缺少對他有血有肉一面的表現,或是表現不夠。本應該是核心人物的他,魅力反倒被某種程度封印了。當然這是一種表現方式,做得好可以給觀衆提供很多想象空間,但劇在這方面鞭長莫及,因此這些來自他人的拼圖好像少了一些力量和說服力,有點流于表面。雖然最後舞台上藤谷的獨白很有感染力,深感他無私的愛人之心,但個人覺得這個人物的魅力應該可以更凸顯的。

與之相對,蘇打那個角色就安排的蠻好,看起來對粉絲不屑一顧的他,會記得一直站在角落守護他的粉絲,并為其擋刀,童年鋼琴壓手的苦楚完整了他對哥哥的複雜情感,短短幾個有血有肉的小情節和内心活動,就讓人物鮮活起來。我還喜歡高岡和藤谷的友情,全心全力為對方考慮,真的很好磕。女主也有點可惜,人設立得不是很足,演技也略微有點青澀,感染力不強。

果然全世界都缺好劇本,不過雖然這部在劇情上比較普通,但在畫面,音樂上的表現沒的說,砂糖的用心和重視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這部樂隊劇真正抓住了做音樂的核心,制作了很多好聽的音樂,演員們也都是親自演奏。就沖這一點加一星。

最後,還是想說,音樂的力量真是強大呀,它可以代替言語,代替理性,最後幾集我哭了好幾次,可能本人淚點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