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部電影的影評數量衆多,涵蓋各種方面,且褒貶不一。從拍攝手法,到“山”與“海”的内涵,再到演員的表演,衆說紛纭。

但在觀影時讓筆者印象深刻的隻有兩處:一處是男女主二人在警局吃壽司一塊收拾東西時的默契;一處四次陰間視角。

...

說實話,這不是筆者第一次看見第三方的視角,卻第一次覺得這麼陰間。一般第三方視角為的是讓觀衆更有代入感,以影片中的人或物來觀察角色,除3D之外的一種身臨其境。這裡的陰間視角一開始令筆者十分費解,但仔細研究後發現,原來這四個視角代表着一段感情的兩次開始和兩次結束。

第一次開始

第一次的陰間視角屬實讓筆者覺得有點毛,前一個鏡頭是男主滴完眼藥水從山頂往下看,鏡頭一路延伸到死者,直接就變成了死者的眼睛。

...

之前給大特寫時的螞蟻在眼睛上爬行,陰間視角時螞蟻也沒少,真的是“身臨其境”啊。從案發現場開始,預示着男主要和女主見面,一段感情也在這裡開始。

結合劇情來看,這不就是死亡帶來的新生麼?女主第一任丈夫的死亡,給女主帶來了全新的愛情。雖說死亡也是女主一手造成的,但畢竟結果,或者說過程是好的,不是麼?

這不,女主和男主一起度過了一段快樂時光。一起破案,一起拜佛,就像一對普通的情侶一樣。

...
第一次結束

第一次結束的原因十分簡單——男主發現了真相,女主的前夫确實是女主所殺,自己還拿到了證據。但由于心裡念着女主,實在沒辦法将其繩之以法,隻能将證據交給女主,放其自由。

男主走後,女主一人抱着男主的衣服默默走到沙發上,鏡頭不斷拉遠,最後拉到了之前給過鏡頭的女主母親的骨灰上。

...

當鏡頭拉遠的時候筆者還沒意識到什麼,直到鏡頭最後逐漸下降,屏幕上出現了紅色毛線布。可能是中國人對死者的敬重吧,這種感覺讓人有點不太舒服。

不過這跟後面灑骨灰的行為貌似形成了聯動,很多影評都說撒骨灰是“見父母”這一流程,那放到這裡不就是女兒談戀愛分手後,老母親在一旁陪伴麼?

看到這裡的觀衆估計覺得自己在“現場”見證了一場愛情的結束吧。

第二次開始

十分佩服導演的安排,陰間鏡頭的出現每次都出人意料。這次也是,本來在平淡的買魚,雖然根據前面的鋪墊覺得可能此時男女主要見面了,但萬萬沒想到這個陰間鏡頭能出現在紅鲷上。

...

摸摸魚就算了,怎麼觀衆突然就變成了被摸的魚了?而且摸完還得用濕巾擦擦手,屬實是有點講究了。注意,這裡并非是因為需要和人握手才擦的手,本身男主老婆就是要找男主拿濕巾的,隻是被突然到來的女主二人打斷了。

真“魚眼”鏡頭的出現此時意味着作為觀衆的我們隻能眼睜睜看着二人相遇,作為一個純純的,不能有任何行為的觀察者,隻能默默看着故事發展下去。

雖然可能有不好的預感,但作為“魚”的我們無法幹涉,畢竟我們隻是一條“魚”。

第二次結束

最後的一次的鏡頭其實沒有那麼陰間,隻是一個手機屏幕。發生在最後男主根據定位找到女主手機,查看手機内容的時候。

...

有些事情可能男主并不知道,可作為觀衆的我們看的一清二楚。此時,男主仿佛在向我們詢問他不知道的事。而我們隻能在手機後默默看着他發現真相。

此時的我們依舊無法改變任何事情,隻能看着男主焦急的在手機上翻找。但看見了又能怎樣呢?還是什麼都改變不了,中國人的感情還是藏的太深了,深到隻有自己知道。

不過這裡筆者倒是有個疑問,男主為什麼不使用查找手表這個功能呢?本以為男主會因為這個找到女主,結果壓根就沒有這回事。男主隻能用肉眼去尋找,可哪裡找的到呢?女主已經藏的很深了,就跟她的情感一樣。

明明離得很近,卻遠的無法觸及。

帶着死亡的愛情

雖說這些陰間視角可能會讓人有點不适,但做工着實精細。第一個鏡頭上的螞蟻不說,“魚眼”的鏡頭用上了魚眼鏡頭,圓形的視角非常逼真。最後的手機屏幕也是,點按的感覺也做的很棒,細節滿滿。

仔細想想就能發現這些陰間視角都發生在沒有生命特征的事物上,不管是死去的男人和魚,還是非生物的骨灰罐和手機。這一切的承載都和生命沒有關系,甚至隐喻着死亡。

縱觀全片,男主和女主的相識、相遇、相知、分離不都是和死亡息息相關麼?這段感情因死亡開始,也因死亡結束,陰郁而深刻。

浪漫又決絕的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