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鶴唳雲端(《三人行》導演/編劇/剪輯指導)
“比《三人行》更好看的是下一集《三人行》!”
看到不止一個觀衆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相信這次大膽創新的“漸變式劇情”奏效了!“漸變式劇情”這個名字其實也是觀衆起的,我原本就是簡單地叫它“變奏”。劇情走向和整體氣氛一直不斷地在發生變奏,幾乎是一集一變。雖然在同一個旋律中,但你永遠猜不到然後。
...但或許,這種變奏也成為了宣傳找不到支點的最大原因。
好吧,似乎這個故事理應以一個中年頹廢男的改命故事引入,搭配數據部門最愛的“回到過去給自己換女友”标題,僞裝成一副男頻下沉短劇的做派去吸引路人。原本我想的“三個我,搶奪人生”的标語,也被改成了“回到起點,人生重選”。對此我不置可否。
...但很多人進來觀看的時候,可能會發現一切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原來沒有一段切片可以代表《三人行》全貌,了解他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看完。
...記得以前有人跟我說,高考考到哪所大學,對你影響最大的,其實是這四年你周圍都是哪些同學。他們才是可能改變你命運,甚至颠覆你性格的。人與人關系變化帶來的無窮可能,令人琢磨不透。所以,人才是真正的變數。
所以你會發現文理之争其實在第2集就結束了,此後故事一直在變換新的面貌,而舒圖的意外出現其實就标志着徹底失控的開始,從此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影響被狠狠放大。
...這也就有了《三人行》故事中對群像的描繪。我不斷張開,再利用新的事件外殼快速收束,再張開……以讓群像故事不至于零散無章。這樣,或許才能真正做到去公式化,跳出穿越劇套路怪圈,寫出一些與衆不同的反轉情節。
最近在網上看大家的評論,其實大家猜測的一些後續反轉情節很精妙,有些是我曾想到過,最後又否定的。因為我必須不斷調節反轉情節和整體氣質的融合度,我想讓你站在大結局回過頭一看,驚然發現其實《三人行》始終都是一個樣子的,變奏的痕迹竟全都不見了。
...“輕盈地落地”是我看到觀衆對《三人行》一些重場戲的評價。
或許是因為我常常會用一些喜劇手段給戲收尾。例如第5集《回家》中,荀未來和父親幾乎吵起來了,就在劇情似乎要開始深入探讨父子關系議題的時候,荀未來突然拉着父親出去唠了,繼而鏡頭一轉,兩個中年人竟然已經喝酒喝高興和解了,剛才吵的架似乎已經忘了。
...我記得前段時間看《圓桌派》,李誕說現在的人們每天看短視頻開悟,一天能開悟好幾次。我希望《三人行》帶給你的更多不是所謂“開悟”的感受,而是從唯一的情節中,大家各自找到不同的共鳴,然後在共鳴中汲取力量。
在開播的文章裡我寫到:“我就賭,從短視頻中汲取快樂的人,比誰都向往長久的純愛。”其實是我自己的感受,因為我也會刷短視頻刷上瘾,但一旦停下,留給我的隻有無盡空虛。如果按摩是當下娛樂産業的第一使命,那我希望《三人行》是深度按摩,給了你短劇無法給予的陪伴感。
《三人行》第一周的入場人數可謂是慘不忍睹,第二周會如何,無人知曉。
昨晚我和雨潮深夜談心,他說,可以敗,隻是我們需要深度複盤。我說,如果這次真的慘敗,意味着我們對當下長劇市場的認知嚴重失準,後面所有的計劃都要推翻改變,哪怕需要迂回自救去做一些我們不太認同的内容,也沒關系,我會拿出技術來全力配合。
我忽然想到了當年作為普通觀衆看《一寸相思》的感受,我記得制片人在豆瓣發布了一篇文章,題目是《請原諒我們青澀的一片赤誠》。
傷感環節到此結束,其實我們一直是個敢于迎戰未知的團隊。
...劇組并不是公司,其實劇組一般都是臨時搭建組成的團隊,一直到殺青很多人也互相不認識。但這次在劇組,風雨同路的各位,我記住了許多人。
...今年盛夏的某一天,我們公司的知竹導演來我的剪輯室探班,看到我電腦上的素材箱吓了一跳,“這場戲隻有四段素材?!”四段素材,意味着在雙機位的情況下隻拍了兩遍,每個景别的鏡頭僅有一遍。
...再比如第18集《一夜劇變》中的長鏡頭并不是為了炫技,其實是因為這樣拍反而是最省時間的,複雜調度中不用一直把光挪來挪去,又恰好能營造本場戲需要的緊張氣氛,性價比拉滿。
...除了攝影方面,如此簡潔的拍法中還蘊藏着一個我和演員進行心理博弈的小心思。我認為拍的條數少反而能刺激演員對每一條都格外認真,“哇這個導演隻拍兩遍,而不是十遍,那我一定要全力演,否則就沒機會補救了!”
第16集《再見,老同學》荀未來校門口告别那場戲,演員們甚至震驚于我沒有給每個人都拍一遍近景,而是拍了一個四人鏡頭,還有對話時的兩兩鏡頭就結束了。
“不是吧導演!我本來還想把更多眼淚省到近景啊喂!”
因為此刻你們是一個整體,代表了荀未來(趙左右)的學生時代。而且當我不去強調你們的時候,或許觀衆已經在留意你們每一個人表情的不同了。
...“豎屏劇都沒咱拍這麼快的吧?!”這是一位主創的感歎。我讓他放心,快歸快,如果戲真的潦草得沒眼看了,或者核心戲劇作用丢失,我不會喊“過”的。
那最終《三人行》成片和我寫劇本時的想象中一樣嗎?當然不一樣。但我更喜歡現在這個。有了自己獨立靈魂的《三人行》,已然高于我這個作者,它是每一個後來加入的創作者所共同賦予的樣子。我需要做的隻是不改初心,然後跟着作品的指引,走向未知的前方。
愛上未知也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三人行》一共24集,全長1145分鐘,目前來看,我們認為自己已經把它完成得很好了。腥風血雨的是娛樂圈,但請你一定要記住,《三人行》是一部影視作品,它是一個很好命的孩子。
...要知道在劇本階段,陳明是存在感很低的角色,甚至有看過劇本的人說全劇隻有陳明的性格不太鮮明,不太喜歡。雖然我不同意,但這次确實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關心他,沒想到播出後也有那麼多觀衆關心陳明的命運。
在這樣的時刻,我會深切感受到創作帶來的快樂,并不是因為我表達了任何東西,而是有那麼多觀衆認同了我創造的這個世界,才會在如此充實的劇情中,還會關注這樣一個戲份很少的小角色。
我曾在采訪中說,我其實曾經特别想做遊戲,小學三年級就開始玩《魔獸世界》的我,總想上線去艾澤拉斯大陸溜達溜達,《燕雲十六聲》的秦川地圖結合音樂讓我如癡如醉,《塞爾達傳說》更是我心中的神作——這一點我和《古相思曲》沈不言的配音演員楊天翔老師高度契合了。“我就累的時候上去騎騎馬,砍砍草,這就夠了。”我特别認同楊老師這句話。
我需要精神故鄉,所以我想創造精神故鄉。歡迎你們來這裡遮風擋雨。
昨天直播,主持人問我最想跟現在支持《三人行》的觀衆說些什麼。說什麼呢?首先特别謝謝大家給我們五星好評,這對我們非常重要。但每部作品我自己心中也一定有揮之不去的遺憾,可能你沒看出來或者沒有說出來,但我心知肚明。所以我都會打四星,來督促自己無限進步!
對于為這部劇“自來水”的每一個人,我的腦海中是一段畫面先湧現。湧現的是《迪迦奧特曼》的最後一集,還記得那集的标題嗎?《緻以輝煌的人們》。當迪迦奧特曼石化的時候,每個人獻出了一束微弱的光,星星之火,最終彙聚成了光的奇迹。
謝謝你們願意獻出自己的光,即便我們不是英雄。
我的家鄉杭州靈隐寺一副對聯的上聯:立定腳跟,背後山頭飛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