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來自k星球app的k星小貓,一個嚴肅有趣的電影交友社區。今天來為大家分享一部紀錄片——《棒!少年》

...

棒!少年 (2020)在第14屆FTRST青年電影展上,斬獲最佳紀錄片、觀衆選擇榮譽獎。

2020年12月上映至今,在豆瓣獲得了8.5分的高分,在K星球的四維度評分中也都超過4.0(總分5),其中故事項最高:4.7分。

...

...

圖源:K星球(app)


不少人認為,這當之無愧是2020年最好的國産紀錄片。

它以劇情片式的一波三折記錄了北京郊區的一處棒球基地裡,一群貧困少年學習棒球的經曆,展示了人在困境中的努力與成長。

但也因為放棄了對某些問題的追問,使它帶來的感動多于思考。

輸在起跑線的少年能逆天改命嗎?

貧困少年之所以會和被視為“中産運動”的棒球結緣,源于中國棒球隊前隊長孫嶺峰發起的“強棒天使”公益計劃。

這一計劃旨在尋找父母雙亡或者家庭極度貧困、事實上無人撫養的“事實孤兒”,在征求責任人同意的情況下,将他們接到北京學習棒球,擔負他們的教育與生活,免費将他們撫養到18歲成人。

...

央視網,[面對面]孫嶺峰:強棒天使 央視網,[面對面]孫嶺峰:強棒天使

這些孩子大多數從小就承受着貧困和家庭破碎的雙重痛苦。例如《棒!少年》裡的兩名主要人物,馬虎和小雙。

馬虎父親的酒後家暴緻使母親在馬虎很小的時候就離家出走了。父親在外地烤羊肉串為生,馬虎在甯夏老家和奶奶相依為命。

...

師爺在訓話:應該把你們訓練成一匹狼 被罰站的馬虎在角落嘀咕:我就是個流浪狗

小雙的父親在小雙出生前因酗酒引發的腦溢血去世,母親在生下小雙和他的雙胞胎哥哥後離家出走。

...

梁正雙

小雙本來要被送人,但因為出生時發育不良被退了回來,由二伯撫養到了9歲,二伯年近六旬,罹患癌症。

...

圖源:一席,導演許慧晶的演講

孫嶺峰尋訪小雙時,小雙二伯根本不知道棒球是什麼,隻是把孫嶺峰拉到一邊問了兩個問題。

“管飯嗎?”

“管。”

“管學習嗎?”

“管。”

“帶走。”

這些監護人這樣做并非無情,而是現實所迫,孩子的處境已經不能更差,“強棒天使”計劃反倒是這群孩子既定命運的一次轉機。

...

在四川山區,孫嶺峰遇見一個背着柴火上學的姑娘 ,那一次原定帶回2個隊員,他帶回了18個孩子

在孫嶺峰的設想裡,這些孩子将來“即使不能打職業棒球,也能憑借棒球特長進入大學,最不濟也可以留在自己的棒球公司工作”,總之有機會走出赤貧的山溝,在城市裡自食其力。

一邊是沒有希望的生活,一邊是通過棒球改變命運的機會,基于這樣的背景,《棒!少年》着重講述了“刺頭”馬虎的進隊與成長,以及球隊為赴美比賽做準備這兩件事。

...

在第一件事上,我們能看到馬虎真實可信的成長。

他就像少年漫裡的刺頭主角。因為親情缺失而喜歡在同齡人中出風頭圖表現,想和人交朋友卻不得其法,最後逐漸在教練的關心和集體生活中學會了如何待人,在領悟了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後開始專心練球。

...

進隊時,一個球也打不中的馬虎 進隊時,一個球也打不中的馬虎


對青春期人際交往的關注、對原生家庭的反思,這些青春片最重要的元素本片都有所涉及。

然而鋪墊了一整部電影的赴美比賽,最終以寥寥數筆和1:11大敗的比分草草收場。這一段的主角是心思細膩、之前數度被教練批評球風保守的小雙。

...

梁正雙

因為球隊主力投手超齡不能上場,小雙帶傷上陣完成了比賽。其實和世界頂級的少年棒球隊比賽,輸了很正常,美國之旅更像是一趟開眼看世界的旅程。

但小雙賽後卻失聲痛哭,面對馬虎“以後機會多的是”的安慰,小雙決絕地說出“機會隻有一次!你知道這次比賽有多難得嗎?”

...

輸了比賽的小雙,哭得站不起來

後來,小雙因為輸球的打擊和家庭原因回到老家。二伯想讓他歸隊,但小雙說什麼也不願意,邊摔東西邊對二伯哭喊:你就是想逼死我。

...

小雙和二伯吵了一架

影片最後還是結束在小雙笑着向二伯招手,喊出“二伯,你不能丢下我”的畫面,張震嶽等人勵志的片尾曲《再見Hip-Hop》響起,仿佛歸隊的希望仍在,改變命運的通道仍未關閉。

電影就這麼在觀衆的感動和祝福中落下了帷幕。

“叫闆命運”然後呢

然而對我來說,《棒!少年》最大的問題是它讓人在看完之後沒有問題,它生動地叙述了一個故事,但也僅此而已。

從片名《棒!少年》、到 “叫闆命運”的宣傳語再到觀影感受,都能感受到導演想塑造一種熱血和勵志感。

...

《棒!少年》劇照

但我們回過頭審視時會發現,這種勵志僅僅來自“一群貧困的孩子在通過棒球改變命運”的背景,我們不知道這些少年在現實中處于什麼位置、未來将會怎樣。

影片并沒有引導我們這樣思考。

...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如果說一個人高考本來隻能考300分,經過怎樣的努力提高到了350,超越了自己,這算勵志。如果隻是用一種煽情的方式展示這個人“正在學習”而硬要說勵志,這就有些奇怪。

小雙是唯一一個讓我覺得不是在真空中打球的人,他在具體的困境裡做着具體的抗争。

在美國輸球是一次和現實的正面遭遇,帶傷出戰是他寡言背後的堅韌。輸球後說出“機會隻有一次”,因為他比馬虎更懂現實的殘酷。不加修飾的“你就是要逼死我”,讓我瞬間記起在身處别無選擇卻難以克服的困境時,人類再正常不過的無助和逃避。

...

小雙和村口的大樹

小雙在被二伯送走時抱着柱子不肯走,在紀錄片裡不願意回球隊,在當下時間裡最終歸隊。他的身體發育已經落後于同齡人,隻能跟低一級年齡段的隊友一起訓練,将來在職業比賽打球的可能性很小。

小雙的夢想是改善生活還是打棒球,抑或是兩者現在已然重合?遺憾的是,在《棒!少年》裡我們看不到球員自身對打球一事的完整想法。

...

如何尊重紀錄片的拍攝對象的主體性,其中有很多學問,并不是讓采訪對象表達自己的感受這麼簡單。

《殺馬特我愛你》的導演李一凡以前在拍鄉村紀錄片時,朋友曾建議他把攝像機交給村民,讓他們自己拍。結果長期受主流叙事浸淫的村民拍出來的畫面和《新聞聯播》裡的鄉村并無太大差别。

...

同樣,如果隻是問棒球少年“你對基地生活滿不滿意?”那結果一定是滿意,因為這比山裡的生活幸福多了。如果在他們吃苦受挫時問他們想不想回家,結果很可能是想回家。

然而不能因為拍攝對象思想不成熟,就讓他們在影片中沉默。

孩子們的心理狀況,他們對打棒球一事的真實感受?孫嶺峰為孩子們設想的職業規劃在現實中的進展和可行性?如果最終不能從事棒球,他們的出路是什麼?

...

這是一些孩子可以不想,但導演不能不想的問題。

思考這些問題不代表否定“強棒天使”計劃。事實上,在查找了大量相關報道資料後,我仍然認為“強棒天使”計劃是一個持續性存疑、但對孩子利大于弊的項目。

孫嶺峰本人在采訪裡也曾說最初啟動計劃有點腦子一熱,沒有考慮那麼多。因為棒球運動在國内尚難盈利,“強棒天使”雖然經過數輪融資,資金時常處在斷裂邊緣。

...

央視網,[面對面]孫嶺峰:強棒天使

但他不辭辛勞地支持這個計劃推行了5年,從來沒有考慮讓接出來的孩子再度辍學回家的選項。

我認為這是一個偏執但敢于擔當的人,他創立和維持“強棒天使”的經曆可能才是整件事裡最談得上“勵志”的,不過導演也沒有深挖這條線索。

...

“強棒天使”最困難的時候,也是孫嶺峰遭遇家庭變故的時候

電影《棒!少年》和“強棒天使”計劃沒有保持任何距離,導演對這件事的态度就是“沒有态度”或“完全贊同”。

它最大的價值在于宣傳價值:讓人們知道了在北京郊區的某個訓練基地裡,有“強棒天使”這樣一件好事正在進行。

...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或許對于這部電影,你也有不一樣的看法。

來k星球app分享你的觀影感受,并給它打分吧。故事、演技、美術、BGM,多維度評分,治愈你的打分糾結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