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在愛奇藝上看完了這部電影,标準收藏發行,72分鐘的有聲版本,有4分鐘的内容殘缺/删節了,但是總體不影響觀看。華麗且動人的音樂一直是卓别林電影的特色,隻是旁白的存在多少有些多餘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物默片肢體語言的魅力,表現力差了些,淘金的片段(前)因此變得些許生硬和無聊。為什麼要加旁白呢?是因為原版難以理解嗎?似乎這是一首重錄而有所失真的歌曲,總想看95分鐘的版本,可惜翻遍全網一無所獲。
卓别林幼年的不幸經曆意味着他總是有着悲情特殊的禀賦,哪怕他片刻停下滑稽的步伐,誇張有趣的動作,凄冷的神情便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在他臉上。旁白戲稱他為“小不點”,這對他的形象做出了高度的總結,既是可愛頑皮也是哀傷的,《淘金記》很大程度上是一部關于表演的電影,而卓别林的個人魅力正是這部電影自信的資本。
影片的重心放在了The Lone Prospector和Georgia 的半開放式愛情故事上,兩人的關系大部分情況下處于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态,前者總是矜持着,小心翼翼的,幼稚的,懵懂的,後者對自己的心意說不清道不明,糾結于究竟應該以何種眼光看待彼此,這形成了一種朦胧的美感,脆弱、模糊、百轉千回。
Happy Ending,我覺得有些突然了,顯然影片沒有明确交代為什麼“小不點”挖到金子以後就人間蒸發了,這讓兩人的相認不大自然。這裡的亮點是卓别林身份完美的轉換,設定為百萬富翁的他比任何人看上去都要像一個正牌的“萬惡資本家”,可是一個跟頭-又變成了那個淘金小夥!那個時代女演員的扮相千篇一律地出奇,所以不可避免的,她淹沒在了自己夥伴的人山人海裡,沒有屬于自己的氣質,她人物形象的豐滿是導演的功勞。
一如既往,電影是雅俗共賞的,在那時它的幽默和真摯的情感可以毫不費力地感染坐在油膩地闆上抽着廉價煙的工人,人們熱愛他的電影,這是闆上釘釘的事實。同時他沒有忘記表達自己的藝術功底,由此誕生了兩個經典的片段:
當“小不點”走進酒館時,卓别林使用了精妙的鏡頭語言,他兩次營造愛意的錯覺,毫無瑕疵地将女孩的視線用曲線的方式從直視他自己轉移到了别人身上,一個快速且成功的幻象,觀衆的感受拿“目眩神迷”來形容都不為過,這便是情感的張力。并且在此之前他還做了精彩的陳設,“小不點”走進酒館,他在觀望着跳舞的人群,我們不知道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樣的,卻可以看到他的手指随着音樂跳舞,孤獨和熱情幾乎在同一時間發生了,充分地積累了情緒。
另外一個是載入史冊的滑稽場景,查理和吉姆在暴風雪的夜晚安然入睡,沒成想一覺起來淪落到了懸崖邊上,木屋的一半漂浮在深淵上空,接下來的逃跑使兩人得以在一個極具幾何美感的空間裡表達導演對動态的理解,像這樣:
《淘金記》與之前的《尋子遇仙記》和《巴黎一婦人》沒有采用之前人文關懷的主題,這可能讓他在市場上更受歡迎,他仍然在講小人物的故事,隻是更為溫和,正如普萊斯頓斯特齊斯在其喜劇傑作《蘇利文的旅行》中所說的那樣,人們真正需要的是能讓人開懷大笑的電影,那樣的場景多麼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