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影/色彩運用

1.鏡頭開場鏡頭一開始是一組深景,小女孩索菲轉學過來走在走廊上,鏡頭中景,跟拍從暗區轉角走到光區,制造出一個類似舞台的效果:主角從暗部走出,從背面拍攝到正面——主角正式亮相。到此觀衆被帶入影片。

這條走廊和合唱教室都是經典場景,整部片子基本都是冷色調,深深的走廊和顔色沉沉的教學樓安置着這些孩子,仿佛也意味着孩子們正在這樣的規矩、隐約的壓迫中待着。

2.索菲的家

這個場景是一共出現了兩次,這是一間木屋,分别在索菲被老師告知“水平不佳”需要“默唱”時和麗薩得知“默唱”真相後被索菲帶走時的場地。都是主角被打擊時自覺或不自覺來到的地方,可以說是她的一處“避難所”。這間木屋實際展現出來的面積并不大,甚至因為光影明暗關系過于強烈,我們主要隻能看到光影透過木闆的縫隙被切割成一塊一塊照進來和被擺到關鍵位置的家具(鏡子和吊起來的娃娃)。

這個場景中第一次索菲悶悶不樂地埋在心裡揮别同伴,推門回家就直接坐在了門口。這裡運用了一個長鏡頭,索菲從中景走到近景,從門口推入到坐下獨自練習發聲,越唱越小聲,最後回頭盯着桌子上的鏡子默唱,長鏡頭沒斷轉過來給到鏡子。我們發現在這裡索菲基本處于暗部,而鏡子裡索菲的臉處在亮部。鏡子的亮部就成了視覺焦點——索菲也在盯着鏡子對嘴型默唱,觀衆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引到這裡來。真正的索菲身子被陰影遮擋,也寓意着在老師的要求下,索菲壓抑了自己想要唱歌的天性,隻留出了默唱對出的嘴型,這個虛假的臉。

第二次到那間木屋子時,正如前面所說,是麗薩知道了索菲被老師要求“默唱“後,與老師對峙卻發現”默唱“的人數之多,而她根本無法正面對抗而被迫“妥協”。索菲為了安慰她把麗薩帶到了木屋子。麗薩戳着吊着的人型玩具說"我希望她下地獄!"這個道具就展現了麗薩對老師反抗意識強烈。索菲坐在下方突然出主意"我突然有個想法。"在這個大部分黑暗的屋子裡,兩個小孩的臉都位于光區。也示意着這片成年人心照不宣的“潛規則”是黑暗醜惡的,孩子們不看利益,反而站在正義的一方,表露真實。

3.合唱比賽的後台在合唱比賽快開始的後台,光影明暗對比表現得非常強烈,後台基本都是黑暗的,但已經決心集體對抗的合唱團孩子們的臉卻能照到舞台反射的光,處于光區,老師隐沒在暗處,交代孩子們表演别出岔,這個場景預示着光明與黑暗的交鋒開始,孩子們決心團結起來對抗老師,用光來表現兩方的陣營對立。孩子們無疑代表“正義”反抗的一方。

4.快速蒙太奇鏡頭對于光還有一些小小的運用是在麗薩和索菲聯合合唱團孩子們時的一些蒙太奇鏡頭。索菲和麗薩站在樓梯上方光照亮處,對話的孩子在樓梯下方陰影處。這個交談鏡頭神似一些“交易”鏡頭,突出了孩子們行動的秘密和緊張感。當然,孩子們的聯合也像是一場大家都通過的“交易”,密謀的反抗。

二、關鍵“道具”/線索

1.巧克力

這個巧克力是合唱團老師在每次課結束後都會給孩子們準備的小禮物。在這部影片中出現了兩次。一次是索菲的第一次上課,合唱老師在結束時讓每個人去拿糖時找索菲被留下聽她唱了兩句,就判斷出她的水平不能發聲出來,讓她下次開始默唱。給她的理由是"因為你需要多練,你還不夠好。”并且讓索菲保守好這個秘密,她的說法是“這件事不能告訴别人,你不想讓别人知道你沒有他們的水準吧?"在索菲低頭很沮喪地準備離開時,喊她回頭拿好巧克力。這個巧克力在我看來類似于“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剛剛否定完索菲,給予她一顆巧克力作為安慰,同時索菲還能接受這個巧克力,也代表她發出了願意妥協、接受的信号。

第二次也是一樣,老師因為麗薩的質問向全合唱團揭露了“默唱”的真相,并給出了自己的理由和解釋:隻有這樣才能赢,大家都能保證最大利益。而得知真相的孩子們垂頭喪氣地走出教室,撥開巧克力糖衣開始吃。巧克力像個“封口費”,封口閉嘴,吃人嘴短,作為“安定劑”也是老師眼中“事情結束”的意義代表。

2.手環(啪啪圈)

啪啪圈是索菲帶着的手環,電話線頭繩是麗薩帶着的手環。兩個小女孩的第一次交流就是麗薩對索菲手環的搭話。兩個陌生的小女孩之間如何拉進關系,找一個飾品很容易就能開啟話題,表達交友意願和态度,進而發展友誼。影片中正是選擇了索菲的啪啪圈為切入點開始了兩個小女孩的友誼,同時啪啪圈比起一般的手環也更加童真,有孩子氣。

3.拍手遊戲

這是孩子們童年經常玩的遊戲,也是影片中經常出現的鏡頭、麗薩和索菲最常玩的遊戲。在短短二十五分鐘的影片中如何表達兩個孩子友誼的遞進?在影片中一個經典的長鏡頭中,就用了三場主角的拍手遊戲來表現。一開始是兩個陌生的女孩拍手,索菲隻能站在一邊看她們玩,這時候的她初來乍到,與同學之間還有隔閡,并不能馬上找到朋友一起玩。索長鏡頭繼續不斷左移,在不斷出現了其他孩子後,又出現了索菲和麗薩在拍手遊戲,這次兩個人面對而站,拍的比較慢,索菲和麗薩盯着手看,拍得很仔細。鏡頭繼續左轉再切過一群孩子們玩鬧的場面,跳房子、傳球,落幅到最後又給到椅子上站着的索菲和麗薩在玩拍手遊戲,但這次她們玩得很熱烈,喊口号喊的很大聲并且對視對方笑。這個長鏡頭交代了索菲逐漸融入集體,并且與麗薩交上了朋友,兩個人感情越來越好。同時,拍手遊戲需要一邊念口訣一邊對拍手,在這個聲音轉場為主的這部影片中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素材。

4.麗薩的好人緣

首先在教室上課的時候,麗薩是傳紙條的終點,這說明了她是别人願意冒着風險和舉例都想要聊天的對象。

麗薩後面的調皮蛋男生和麗薩搗亂,麗薩回擊時鬧出了一點動靜,老師直接讓男生罰站,證明在老師心中麗薩屬于值得信任的好孩子,而這種受老師喜歡的孩子形象在小孩子中也非常吃香。

在午餐時間,三個女孩争着要坐麗薩旁邊,這裡是把麗薩的好人緣表現的非常明顯了,它突出麗薩活潑開朗的性格,于是主動和轉學生索菲交上了朋友。同時也擁有和合唱老師叫闆對峙的勇氣。最後在聯合合唱團孩子一起“默唱”時取得成功,都在這幾幕埋下伏筆。

三、聲音/配樂

1.開場的環境聲、合唱聲

開幕的黑暗中最先出來的聲音是索菲在走廊中行走時皮鞋落地的哒哒聲,慢慢鏡頭亮起,索菲不斷在走廊前進,教室裡傳來合唱的美妙歌聲逐漸加入進來,配合着她皮鞋在走廊上清脆的回響形成豐富的聲音層次。 随着索菲越走越靠近合唱教室,合唱的聲音越來越大,皮鞋踏地聲變得聽不見。聲音的空間感很強。并且這裡響起的合唱聲也讓大家在一開始就能感受到這個合唱團的水準之高,歌聲之動聽。為後面強調這個合唱團的優秀、參加比賽甚至唱不好的同學被要求默唱都進行了前期的心理鋪墊。

2.主角的聲音條件和音樂審美

索菲和麗薩的談話中我們知道,麗薩的爸爸是音響師,他說如果麗薩唱的好,就可以進去電台合唱團,交代了麗薩唱歌的條件不錯,老師看中她,也為結局麗薩清唱的天籁之聲作鋪墊。在她們的談話中我們也得知了兩個女孩最喜歡的歌曲,索菲喜歡《公雞》、麗薩喜歡《鬥牛》和《小狐狸舞》。這樣的喜好偏向風格也能看出她們性格的表現。

3.音樂配合場景情緒,烘托氛圍

兩人在麗薩家中玩耍時,抱着耳機聽音樂,笑着搖頭晃腦。影片的背景音樂和主角耳機中播放的音樂同步,既配合了此時歡樂的場景情緒烘托氛圍,又與劇情統一,提高情緒與場景、劇情的牽連。索菲閉着眼睛陶醉。背景音樂停的時候,索菲睜眼摸了下耳機,喊"再放一次!"麗薩戴着耳機攤手擺出聽不見的樣子。索菲對着麗薩喊了三次,麗薩才摘下耳機說“别吼了我是開玩笑的。”這時音樂又響起,代表麗薩的惡作劇結束,耳機中又放響音樂,這回是放的《小狐狸舞》,兩個人戴耳機站起來手舞足蹈,一會裝作在拉琴一會手拉手跳。

4.利用聲音進行轉場

在鏡頭的剪輯變化中,本影片較多的采用聲音轉場,在下一場畫面出現之前聲音先入。比如在上一幕兩人處于麗薩家到離開的場景切換鏡頭就是直接切到兩個人回家路上的畫面,用音樂作銜接。家中播放的音樂和兩個人出來邊走邊哼的歌是連貫的,就把鏡頭串聯了起來。同時音響效果的背景音樂漸漸轉弱被她們的歌聲蓋住,而後她們笑聲又把歌聲給替換。這幾個鏡頭畫面都是用音樂、聲音來切換畫面場景,推進故事。

5.“無聲”的效果

在這場影片當中,最沉默、最有力的莫過于在比賽時全合唱團孩子們集體“默唱”,可謂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隻剩下老師驚詫質問的氣聲和觀衆們的竊竊都聽得清楚。等到老師震怒下台,突然空靈童聲起,如同天籁之音,這時的麗薩為自己、為所有孩子而唱。合唱的背景音樂終于響起。鏡頭後拉給全景所有孩子的大聲合唱。全片結束,動聽的童聲中帶來了一個童話式的結尾。

四、鏡頭語言

開頭索菲在走廊裡往前走時,鏡頭先是一組深景,騎軸的縱向中景帶出走廊環境。鏡頭中景,跟拍從暗區轉角走到光區。

1.動勢剪輯點

在第一幕的最後是母親喚回索菲,母女與校長交流,就合唱團問題校長說出了"任何人都能加入,這是我的一貫原則。"這句關鍵的話。在最後問索菲"你喜歡唱歌嗎?"鏡頭給了點頭的特寫,索菲點完頭頭一擡就出字幕,這就是一個動勢剪輯點。此外還有麗薩和索菲兩人對話時單人鏡頭的切換也依靠她們扭頭、傳遞零食等動作銜接。

2,鏡頭視角

到索菲轉學進入教室時,鏡頭上搖給到索菲單人。随着索菲的擺頭觀察鏡頭也跟着索菲的視角,交代了教室環境。教室孩子們特寫鏡頭,感染力強,通過索菲的視角,觀衆也很容易代入這個教室環境。上課開始,索菲發現大家在傳紙條給麗薩,跟着索菲的視角,鏡頭随着紙條走,帶出人物——麗薩。

3.關聯鏡頭

在那麼多孩子中間,索菲和麗薩建立了友誼,在這裡用了不少關聯鏡頭來突出表現。例如在上一段所提到的傳紙條畫面是索菲的視角,鏡頭也補足了索菲悄悄回頭注視這一切的畫面,同時麗薩也注意到索菲的目光擡頭凝視,兩人對視一笑,這種對視就依靠鏡頭來将兩人關聯,一下拉近了兩個小孩的距離。

第二個關聯給的是索菲和合唱團老師。索菲第一次來到合唱團,還沒有被老師要求“默唱”,她還在興緻勃勃大聲唱歌。通過鏡頭關聯我們發現老師一直在觀察索菲,不斷給她們兩個近景。果然在第一次練習結束老師就把索菲單獨留下來聽,并讓她以後“默唱”。

兩個女孩在對話時常常是單人鏡頭的切換,一個女孩在轉頭,鏡頭搖給對方,也是把情緒同時傳遞給對方。因為她們的關系,她們的單人鏡頭、雙人入畫比較多。

4.長鏡頭

影片中有一個非常出色的長鏡頭來表現索菲和麗薩友誼的迅速發展。在學校的小廣場裡一群小孩在嬉戲,我們看到鏡頭中索菲站在一對玩拍手遊戲女孩的一邊看着她們玩,這時候她還處于班級的生疏期。然後索菲被托米打了一下,托米跑走帶動鏡頭。有新一對女孩牽着走過鏡頭再遠離,畫面不斷處于動态之中,長鏡頭也在繼續不斷左移,我們看到有很多孩子奔跑做遊戲,鏡頭交代出操場環境和孩子們玩耍的狀态。緊接着畫面出現了索菲和麗薩在拍手遊戲,兩個人相對站着慢慢拍手,索菲盯着手看的很仔細,可以看出這時候她們開始相處,但是關系還不太密切,遊戲也沒有玩的很熟練。鏡頭繼續左轉又看到一堆孩子們玩跳房子、傳球這些動勢遊戲,落幅到最後又給到椅子上站着的索菲和麗薩在玩拍手遊戲,但這次她們玩得很熱烈,喊口号喊的很大聲并且對視而笑。可以看出這時候她們已經很熟悉,很有默契,感情深厚了。用這樣一個長鏡頭交代了索菲逐漸融入集體,而且兩個女孩在這群孩子中反複出現,一個玩耍鏡頭,同一個地點,卻表現出時間的推移和情感的變化,非常巧妙。

5.鏡頭情緒

在麗薩發現索菲“默唱”并多次詢問,索菲總是回避問題。在她們情感到達了一定階段,索菲終于對麗薩的問題做出回應。索菲雖然打算回應,但是身體語言還是很抗拒,她頓住低頭,身子轉過來回避扭頭。這時鏡頭跟着麗薩在找她,就像在用鏡頭追逐情緒。

得知“默唱”真相後畫面再次回到了合唱教室中孩子們的臉,這一次全是近景畫面,景别比上一次音樂課畫面更遞進了,鏡頭語言在滲透劇情的遞進,因為景别越小緊張感越強。最後橫移鏡頭的落幅給麗薩。我們發現麗薩開始觀察注意合唱團裡的其他人,她發現了其實有很多人都在默唱。而這也讓她怒火沖沖決定離開合唱團,爆發了和老師的對峙。

麗薩從自己的站位中走出去,被老師叫住,麗薩停住腳步轉身低頭,鏡頭拍攝她的單人近景。老師開始和她“講事實擺道理。"走出去的麗薩在畫面裡和老師以及老師背後的許多孩子分割,鏡頭裡她被孤立了。構圖中就給出了強勢感和弱勢感。就想最後麗薩還是站回了合唱的隊列中。

6.蒙太奇的運用

麗薩和索菲下定決心用行動對抗老師後逐個找小朋友談話,鏡頭就在來回切換不同談話場景,運用蒙太奇剪輯來凸顯時間、場景、對話孩子的不同。間夾着老師在門口的樓梯邊吸煙的畫面,最後老師吸完煙回頭開門進入。鏡頭就切到老師在走廊裡走路的高跟鞋,一個男孩從門中探頭觀察,暗示他們的密謀結束,行動準備開始。這時鏡頭到老師進合唱教室拎包擡頭看,音樂突停,孩子們已經穿好合唱制服站着整裝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