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樣的電影已經不能感動我了。

根本找不到電影的内核是什麼。難道是人生總是充滿痛苦,請依然心懷希望嗎?不,我覺得是導演想把雞湯灌到觀衆嘴裡。

第一、巧合太多。人為幹預的痕迹過于明顯,很多地方都是不符合常理的。且不說三四五次自殺被打斷和接連兩次車禍。首先導演把兩個人的相愛塑造地太輕巧了。其實導演沒有塑造男主對異性有哪方面值得被一見鐘情的吸引力,各方面都優秀的女主對歐維的一見鐘情完全是立足于不真實情況。其次女鄰居這個角色也設計得太過巧妙,似乎完全是為了服務男主這個角色出現的。出現的時機也好,人物的性格也好,甚至她的孕婦身份,她的孩子丈夫也好,所有的人物設定和故事情節都有利于正向建立她和歐維的關系。(歐維的人物設定是個一絲不苟待人冷漠原則性強不愛管閑事的老年男人)

第二、線條太多。但是沒有一條線是講明白的。1.親情線,歐維幼年失去了母親,導緻他形成這種鮮明的人物特質大多應該是受父親的影響。但是就他和父親的關系來看,影片把造成他性格的原因簡單化了,就隻有撿錢包一件事兒。既看不出父親的人格對他深層次的影響,又沒有其他事件作為延伸,總之就是歐維性格鮮明,但是造成這種性格的鋪墊太少。2.友誼線,歐維和鄰居癱瘓男的關系極端化,剛開始認識也是戲劇化得不行,兩人剛開始特别契合,沒想到一下子就從蜜月期到了冷戰期,一冷戰就是幾十年,沒錯,都老的不行了。所以兩個人的關系存在極端化,要麼特别好,莫逆之交,要麼特别差,對方老婆請幫忙修下暖氣管都不行。結局又硬凹兩人的感情之深刻,打友誼牌。也是為了确定歐維的自我價值。3.感情線。歐維的愛情太完美了,從相遇到妻子離世這個過程,兩個人沒有任何矛盾,沒有任何情緒問題,沒有任何感情問題。拜托,這怎麼可能?參考法國電影《愛》比較能展現愛情的深刻性。這樣的愛情太完美了,完美的有點假。

第三、多餘人物太多。如果說女鄰居一家人出現是為了服務歐維這個角色,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那麼也是合理的。先說和他搶錢包的歐維爸爸的同事,在人家歐維死了之後還記人家小時候的仇,搶人家手表,我都汗顔了。歐維對他的反擊有點強行突顯父親給歐維帶去的影響。但是你會和你同事的小孩鬧矛盾然後十幾年後還報複他嗎?NO!Definitely no!歐維爸爸同事是不符合邏輯的工具人,鑒定完畢。其他的如總是在各種地方遇到的愛吃的社區胖子,貓咪永遠在公衆場合尿尿且脾氣不好總是罵人的社區女人,永遠不聽勸開車進居民區的居委會下頭男,以及一出現就讓歐維修這修那的鄰居老太太。就挺亂的…且這些人物都是紙片人,每次出現說的話做的事都是重複的。沒有明顯區分,也沒有特别必要。

我認為影片好的地方:

1.貓咪的出現。貓咪是需要被人小心翼翼照顧的,容易對人産生依賴,由此反襯出歐維其實有個溫暖的内心。

2.孩子的出現。歐維和孩子的互動之中所展現出來的與主要性格不同的一面是最吸引人的。這也是這個人物為數不多的溫情合理之處。

3.結局處理得比較好。歐維三番五次的自殺當然是以失敗告終,最後導演安排他因為身體原因安詳(毫不費勁)地死在了家中也是極好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