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警官角色很真實,影片描繪80年代韓國社會環境,不粉飾主角缺點,刻畫專制向民主轉變的社會環境下真實的人。

蘇警官來鄉下辦案後,從理性到暴力的态度轉變更反映人受環境的影響,進一步探讨了滋生非民主法制的土壤。

如菲茨傑拉德所寫“當你想要批評他人時,思考他人是否有你這樣的優渥條件”。影片不是為批判警方的無能而拍,而是重現、加工真實的故事。現在崇拜聖人、癡迷造神的溫室小孩很難理解。

故事本身很簡單,對80年代一樁證據不足的連續奸殺懸案采用藝術手法精彩還原,同時象征性地探讨了民主、法制在經濟條件落後地區水土不服的現象。

陰謀論與過度解讀(臆想一個不斷反轉的故事)是無根據的自我高潮,非故事重點;對警察暴力執法、犯人逍遙法外的口誅筆伐,更是道德制高點上俯瞰的風景。

用兩小時聽一個故事,去看看沒經曆過的社會環境,看看滋生痛苦的風土人情,想象身份互換我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