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宗明義,《涉過憤怒的海》是曹保平最糟糕的作品。
漫長的兩個多小時,堆滿了癫狂的表演,符号化的刻闆印象,和愚弄情感的把戲。觀影時,我感覺自己也在試圖“涉過憤怒的海”:一種對時興思潮的虛僞迎合,裹挾着激烈的情緒喚起,令我在甲闆上暈眩作嘔。按豆友的話,這部作品漫溢着“對互聯網政治正确的谄媚”,以歇斯底裡的方式煽動着觀衆内心的憤怒;打着愛的幌子,卻傲慢地審判起無辜者的罪過。我無意于批判它在經濟上如何投機,亦或浪費觀衆的純良,我隻想為老金做個簡短的辯護。在這個借殼上市的故事裡,編劇修改了李苗苗捅死小娜的情節,又用女兒的自白把老金歸咎為悲劇的罪魁禍首。可憐的老金,一個勤懇的父親,在移花接木之中,成為了大衆怨恨的發洩口。
“他不愛他的女兒,自始至終”。多麼冰冷的判決,老金出海打漁,供女兒吃穿用度,為她千裡追兇,卻得不到丁點寬恕。支持者估計可能會援引拉康的法條“愛在本質上是希望被愛”,小娜在父親身上感受不到愛,以緻于消磨了她的存在。但在論證中,導演伺機偷換了概念,引導陪審團做出錯誤的認定。老金是否真的不愛女兒,退一步講,女兒是否是老金眼裡一個獨特的存在?
電影處心積慮地模糊了“愛(love)”和“關懷(care)”的内涵,以達到對老金的陷害。在諾丁斯(Nel Noddings)的定義中,關懷倫理是“全神貫注于他人;但這種投入并不完全以情感為特征;在關懷中有一種特有的、适當的意識模式”。老金關懷小娜嗎?确實不。然而,與全神貫注(engrossment)互補的嚴厲的愛(tough love),同樣是愛的體現形式。嚴厲的愛是家長式的關懷,作為母性關懷的對立面,在一定的距離感外,傳遞給孩子權利與責任。憤世嫉俗者會覺得,家長式的關懷不過是父愛缺席的托詞。但是,相比那些漠不關心的父親,或者真正的情感疏遠者,老金對小娜的愛都是顯而易見的,甚至在全片中無人能及。
為了盡量拉攏中立的評判者,我還需要補充一番陳詞。在傳統的社會角色劃分中,全神貫注和嚴厲的愛各自被分配給了女性和男性。在抵制父權制的運動中,為了表達與舊有道德模式的決裂,家長式關懷與專制暴力等父權象征相捆綁,成為了落後思想的代名詞。可是,這兩種愛的形式都不可或缺,關懷倫理本質是對需要的滿足,一味的寵愛則會傷害孩子的成長。就像德沃金說的,我們可以采用“軟家長主義”,在減少限制的條件下加以幹預。另外,随着家庭角色的重構,這兩種愛也不再是單一性别的專利。
而老金,不過是個普通的漁民,甚至有些粗鄙。在母親缺位的情況下,他隻知道遵照傳統的道德倫理角色,哪裡懂得填補小娜心中空白的旋渦。老金沒做過女兒,不理解女兒敏感的心事,我懇請陪審團酌情量刑,不要被别有居心的人操縱,反而讓真兇逍遙法外。
即使對于原生家庭和童年創傷,《涉過》也隻用了個軀殼,這何嘗不是種呆闆的主題創作?觀影後的泣不成聲,有多少是話題延伸的假象,有多少是音樂烘托的成果,又有多少源自故事本身?老金沒能涉過輿論憤怒的海,導演把他的頭按進水裡,刑訊逼供,讓他“心甘情願”地承認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