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个妄想成为他人宇宙的中心,另一个妄想有人能成为自己宇宙的中心,一拍即合。就像是“魔鬼条款”,一旦签订了,两个人的灵魂都交付出去,献祭给虚假的“爱情”。熊熊大火,最后不过落得满身灰。亲爱的,那不是爱情,而是两个空虚的灵魂在以对方为食,相互饲养。

起初心姿挑选男朋友的标准,简单来说就是,“从喜欢我的里面挑一个对我最好的”,有足够的耐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我的需求”的满足上,舍得花钱、时间、精力,几乎是百依百顺的宠爱。

可是我们看到这样的标准所筛选出来的男生,缺乏明晰的自我意识。徐家柏没有稳定的意义来源,没有自得其乐的世界,也没有形成理想的自我图景。他是迷茫的,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样的人才会完全围绕着另一个人转,把自己的人生意义寄托于另一个人身上,“你就是我的全世界”。如此,才会以对方的需求为自己的需求,并且在满足对方需求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存在感、意义感和价值感。换言之,他们通过把自己完全投入到恋爱中来缓解对自己人生的迷茫和焦灼。

对于心姿来说,这样的关系让她感到自己重新成为宇宙的中心,小手一挥,马上就有人着力于满足她的需求,给她无微不至的关怀,挖空心思地为她制造惊喜。然而,心姿是以牺牲自己对爱情的确切感知为代价的。所以每次被问到“你喜欢他吗”这个问题时,她总是一脸懵,“不知道,但他真的很爱我,对我很好。”

对于徐家柏来说,他有工作,但他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就像他并不热爱自己一样。追女孩失败了就连喝几天酒,硬是喝到了医院里。心姿被这一点打动,但明眼人都会担忧: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何懂得爱他人?一个心情不好就置自己的身体、工作于不顾的人,缺乏起码的理性与责任感,完全跟着自己的情绪走,你怎么能指望他照顾好你?

可是心姿只看到,这个人的“诚意”。一个妄想成为他人宇宙的中心,另一个妄想有人能成为自己宇宙的中心,一拍即合。就像是“魔鬼条款”,一旦签订了,两个人的灵魂都交付出去,献祭给虚假的“爱情”。熊熊大火,最后不过落得满身灰。亲爱的,那不是爱情,而是两个空虚的灵魂在以对方为食,彼此饲养。

徐家柏偷偷地藏起心姿的衣服,安装摄像头监视她。心姿觉得可怕的同时,也很困惑,“是我给你的安全感不够吗?”大概吧,因为徐家柏的自卑和痴心就像心姿的骄傲和贪欲一样是个无底洞,无穷无尽。(换言之,心姿的“男友们”也可以问心姿一句,“是我给你的爱不够吗?”)

最好的结果是两个人都各自回到各自的生活里,真正担当起自己的人生,慢慢建立起稳定有序的小世界,不再向外索取安全感或是爱。此时,再遇到一个势均力敌的人,开始一段健康的关系。

分手后的心姿遇到了夏天,不再骄矜,不再故作姿态,也不再等待,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这一次,选自己喜欢的人。”可惜剧中没有交代分手后的徐家柏的故事,希望他找到了一份肯用心经营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养育自己的爱好,遇到一个可以相互陪伴、共度余生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