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上,一部長篇處女作驚豔面世。《曬後假日》由新人女導演夏洛特·威爾斯(Charlotte Wells)自編自導,講述了女主蘇菲回憶起20年前和父親度過的一個假期,兩人在這個假期裡分享彼此的喜悅和憂傷。當她試圖調和她認識的父親和她不熟知的他的另一面時,真實和想象的記憶填補了兩者之間的空白。影片獨特精煉的美學風格和純熟高超的導演技術俘獲了諸多影迷的心。

影片主要發生在土耳其沿海的某個度假村,地中海暖陽和海風給影片帶來了明媚清新的視覺體驗。鮮明的色彩效果是本片的一大特色,無論父女二人在沙灘椅上沐浴暖陽,在水中潛遊,亦或是在夏夜舞池中恣意搖擺。畫面中大量填充的明豔色塊是幼時女兒眼中與父親出遊的愉悅情緒外化,也是導演私人獨到的審美表達。

的确,《曬後假日》是一部較為“私人”的電影,源自于導演兒時與父親出遊的一段經曆。而在這部電影中的“私人”似乎又不同于索倫蒂諾在《上帝之手》中個人與曆史事件的交織,《曬後假日》似乎隻是一次模糊的記憶體驗,一次多年之後的回望與反思。老舊的dv攝像機充當起蘇菲鍊接過去與現在的媒介。影片開頭便是一段磨損的dv錄像,父女兩人在讨論彼此的生日,而這段錄像在其後女兒對假日的回憶中也有所複現。攝像機聚焦于父女二人在電視機屏幕上的倒影,談到彼此的生日。此時父女二人倒影在關閉的電視機上看不清面容和神态,角色内心的情緒細膩而神秘。此時的電視機作為一種“幽靈媒介”橫跨在影片與觀衆面前,而又進一步模糊了記憶與真實之間的距離。

而這部影片的“私人”并不隻在于媒介表達,還在于攝像機所代表的“個人視點”。影片的視角多模拟女兒十一歲時眼中的世界,年幼的女兒善于觀察,在鑰匙孔裡偷聽别人講話,或是在淺水池下觀察他人擁吻。而其視點着墨最多的還是年輕的父親,父親在影片中常常背對着攝像機,情緒并沒有直接的流露表現。筆者認為,此時的女兒尚且年幼,并不在意父親的在假期裡不經意流露出的疲憊與憂郁,在女兒印象中的父親将情緒隐藏,能捕捉的隻剩下幾個遙遠的背影。

父親在旅途中的疲态并非無迹可尋,但在影片中的情緒表露大多被導演掩蓋留白,這位年輕父親的内心漂浮着一層朦胧霧感,觀衆隻見其表不見其裡。他與度假村的休閑氣氛格格不入,右手裹着一層石膏,在房間裡打太極,不參與水上排球而是與厚重的土耳其毛毯為伴,時不時流露出陰郁的神情。

這位父親的經曆我們無從得知,而導演也隻是通過與父親的談話交代些許碎片式的線索。當父親與潛水員談論起周遊世界的夢想與安定于一處的鄉愁之間的取舍時,父親似乎對于鄉愁無所留念,而在房間裡和蘇菲關于生日的對話則是明确道出父親對于故鄉愛爾蘭的冷淡感情。一個帶着憂愁身世的年輕父親形象,隐忍地,疏離地出現在觀衆面前。

在蘇菲通過旅行dv回望這段兒時經曆,父親當時的情緒并沒有得到重視。在夜晚的度假村派對上,蘇菲擅自主張給父女兩人報名歌唱表演,在主持人報幕後,父親拒絕上台演出,蘇菲獨自在舞台上唱完了整首Losing My Religion。事後蘇菲埋怨父親的掃興,拒絕同父親回到旅社,結果卻在度假村裡迷了路。蘇菲在這個夜晚獻出了自己的初吻,父親卻在找尋蘇菲的路上獨自走向了海邊。次日兩人在硫磺池中沐浴談笑,父親對昨夜的經曆向蘇菲道歉,“You know,I want you to know that you can talk to me about anything.”

在和蘇菲的相處過程中,父親對待女兒始終是平視的,兩人的關系并非傳統,而更像是一種兄妹之間的相敬如賓,他尊重蘇菲對于愛好的選擇,也對在蘇菲成長過程中的缺席始終懷有愧疚之情。在土耳其的山丘上,蘇菲給父親準備了一個生日驚喜,讓大家一起給父親唱生日快樂歌。在父親欣慰的微笑背後,導演卻用一個疊化,将父親坐在床邊痛苦的背影推在觀衆面前。簡單粗暴的對比蒙太奇帶來的情感沖擊,去戲劇化的叙事手段在情緒的切換中達到了應有的戲劇反差,使影像轉而浸泡在父親深沉難言的痛苦之中。

在影片的數個段落,導演插入了父親在舞池中的片段,而這些片段極為細碎,稍縱即逝:在黑場中閃過幾幀父親起舞的鏡頭,無法捕捉舞池中的情緒,不安和躁動的燈光一閃而過。影片尾聲,度假村的舞池響起了音樂,父親将蘇菲拉入舞池起舞,此時再次閃過黑場鏡頭,此時觀衆才終于發現,舞池裡的父親是與成年的蘇菲遙遙相望,成年的蘇菲和過去的父親在遙遠的時空中産生情感呼應,突破過去與現實的界限,将兒時父親被漠視的悲傷與自己緊緊相連,成為了一種追憶姿态下的情感回溫。

在度假村舞池中,皇後樂隊的《Under Pressure》不僅串聯起了兩個時空,在此時也與影像文本也産生了奇妙互文。父親臉上的陰郁随着音樂的鼓點被一層層消解,父親與女兒緊緊擁抱在了一起,父親所積攢的pressure在under pressure之下一掃而空。

影片結尾,父親用dv相機拍攝在機場送别女兒的場面,女兒在磨損的dv影像中定格,此時鏡頭搖轉,dv畫幅之外是20歲的蘇菲在觀看這一段兒時回憶。但此時的鏡頭并沒有停止,而是繼續旋轉,直到轉向當年拍攝dv的父親身上,父親收起dv機,轉身離去。在這一個360度的旋轉鏡頭中,導演通過一個簡單的調度,跨越兩重媒介(dv與現實),兩重時空(過去與現在)既是告别,也是重逢。在這組跨越時空的橫搖長鏡頭中将這對父女之間的情感重新串起。此時電影的時空魔法神奇顯靈,這位新人導演的犀利銳氣也由得盡數展現。

《曬後假日》作為一部獨特的私人影像出現在今年的戛納季,不僅僅為影迷們帶來了一段靜谧綿長的土耳其假日時光,還将這位才氣的新人導演推向了世界舞台。作為處女作來說,導演夏洛特·威爾斯的表現十分出色,無論是鏡頭的使用還是剪輯手法都成熟而老道。影片結束我們對這對父女仍然一無所知,但這種憂傷而又細膩的情感在不經意間早已滲透進影迷們的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