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一出喜剧,洪大帅一声枪响,恐怕看官脸上的笑容尚且来不及收敛,便被猝不及防的暴力生生截断。

看《戏台》自是冲着陈佩斯。已不是当年的陈小二,也要称一声老爷子了。

但那个洋洋自得用咬文嚼字的劲儿说着“叶塞尼亚”的二子,还非常鲜明地留在记忆里。在我的心目中,那是中国喜剧电影的黄金年代。轻松,自然,接地气,生活气息浓郁。

近年也看了些喜剧,总离不开那几张面孔,总是拧着一股劲儿的调调,总是一副拧巴的样子。

《戏台》讲了一个猫爪下的夜莺的故事。军阀混战的民国,五庆班进京演出《霸王别姬》,打赢了的洪大帅也进了北京城,因缘巧合碰到了去戏院送包子的伙计大嗓门,两人因为故乡毗邻,迅速热络,洪大帅点名要大嗓门演出霸王,这让将戏视为神圣的班主犯了难,让一个满口落子味儿的票友唱霸王,是对戏不敬,对祖师爷不敬,然而不唱,洪大帅随时可以要了全班人的命。

于是,一个外行被连哄带骗,捧成了一个角儿一样的存在。连大嗓门本人都有些飘飘然。但戏班里唱旦角的角儿凤小桐,却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和一个外行搭戏,但班主的一跪,一句“都指着你活命”,迫使凤小桐即使满腹委屈,也只得上台和大嗓门演《霸王别姬》。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洪大帅对这出经典剧目本身的结局提出了异议,自己过了江,赢得了胜利的洪大帅,不希望看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自杀,提出要改戏。

或许到此之前,《戏台》的故事都还只是一个不懂戏的外行硬要听另一个外行唱戏引发的一出闹剧,但到了干涉戏的内容本身,就不是闹剧那么简单了。

洪大帅不懂戏,他没有分辨好坏的能力,他不懂欣赏这出《霸王别姬》。

就是这么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军阀,却因为手握权力,有了对表演者,对艺术的话语权。

五庆班因为这么一个不懂戏的军阀,要被迫背叛祖师爷,糟蹋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为了活命。

挽救艺术尊严的是金啸天。这个一出场就为了儿女私情抽大烟抽得离了魂的唱霸王的角儿,在关键时刻居然醒了过来,在影院里看到这一幕的我对这位角儿肃然起敬。什么叫真正的艺术家,这就是。

真正的霸王上了场,一亮嗓子就惊醒了众人。场上本来郁郁的虞姬凤老板一听到金啸天的唱腔,顿时眼睛亮了,场下被炮火吓得躲到桌子下的看官听到又重新坐了回去,一心痴迷霸王的六姨太听到又痴痴站在台下不走了。五庆班的班主也硬气了,老祖宗的东西,多好啊。不能改。

陈佩斯老爷子用这精心编排的一幕,郑重地告诉观众,艺术的魅力能够大过炮火的威力,大王旗长久不了,能够成为永恒的是艺术。

《戏台》的内核是严肃的,它不靠自我调侃来达成委婉的对社会世态的情绪发泄,它非常稀有地讲了艺术本身的事。它以非常圆熟的故事,各色人物本身及相互关系的巧妙设计,推动情节往越来越错位的喜剧上走,即使是洪大帅这个角色,也是按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来行动。

依靠误会产生的喜剧很常见,但能够在误会之外,再设置一个能够改变故事走向又很自然的要素,同时设置另外一个与之对抗,最终将故事整个扭转的要素,就非常厉害了。洪大帅就是那个在误会造成的喜剧效果达到顶峰,能够改变故事走向并将故事延续下去的人物,他身上的另外一重特点,非常自然地显露,一个不懂戏的草莽出身的军阀,有着与其出身相对应的对戏剧的理解,他军阀身份,注定他手中掌握了生杀大权,而自然地用暴力满足自我的心理需求;而金啸天就是故事事先埋的一个最大的惊雷,谁也不会想到最后这位角儿会醒,金啸天的自尊和傲气,不仅符合其角儿的身份,更成为了人物身上的亮点,成为了对抗洪大帅的武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而放在最后则成就了整个故事的高潮。

金啸天的不改戏,字正腔圆的唱腔,仿佛为此前被肆意侮辱的艺术正了名,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都听好了!它让人觉得,有些东西,就是得坚持。而坚持才能给人以希望,不仅仅是在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