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從少女布裡奧妮的視角切入,愛好寫作的她想象力豐富,因為見到了姐姐和仆人的兒子在一起,由愛生妒用謊言将他推入牢獄,斬斷了姐姐塞西莉亞的幸福,犯下了一輩子都不被原諒的罪孽。
影片的鏡頭極具詩意,前半部分以飽滿的翠綠、暖黃為主色調,由莊園噴泉草地鮮花共同刻畫了一幅明媚溫馨的夏日油畫。一封露骨情書點破了少男少女未宣于口的情感,一抹綠裙留下了春色沉醉的夜晚,妹妹由嫉妒産生的污蔑毀了原本有大好未來的三個人。後半部分當鏡頭轉向戰争與分離,帶我們走進了殘酷又沉痛的敦刻爾克戰後海灘,色調驟然轉冷,在灰色和黑色的主色調下藏着刺骨的悲涼,戰争的可怕,無聲的壓抑,好像前半段的美好年華是上個世紀發生的事情。羅比與塞西莉亞在二戰後相繼離世沒有重逢沒有幸福沒有海邊的小屋,隻有時間也無法抹去的罪孽和愛情,未寄達的信與未實現的約定。
最終,年邁将死的布裡奧妮在書裡為三人續寫圓滿結局,可這份“贖罪”終究是自欺欺人,原諒她的隻有她自己。電影最殘忍的真相,莫過于讓觀衆看清:有些錯誤一旦犯下,再深刻的忏悔也換不回時光倒流,隻剩無盡遺憾在歲月裡回響。
電影的拍攝手法,是将悲劇具象化的精妙載體。用鏡頭編織遺憾,以叙事叩問贖罪。它以多視角叙事撕開真相,先借少女布裡奧妮的主觀鏡頭,讓觀衆與她一同曲解水池邊的場景,誤讀羅比的信件,随後切換視角還原事實,讓我們看到了明媚自由的塞西利亞手拿鮮花在草叢中奔跑,互有好感的戀人相吻相擁,這種反差讓謊言的破壞力更具沖擊力。多重視角交叉剪輯,時間線來回重溯,升格倒放,讓這部長達2個小時的電影不顯枯燥。敦刻爾克海灘的長鏡頭,沒有聚焦戰争的激烈,而是用緩慢的節奏展現士兵的疲憊與迷茫,更多的空間拍攝醫院醫生護士救助士兵,将個人命運置于宏大背景下,凸顯悲劇的無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