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飞热门生存剧《弥留之国的爱丽丝》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三季,也为有栖良平的“弥留之国”之旅画上了句号。对于苦等多年的粉丝而言,这一季无疑是一场视觉盛宴,但同时也是一次充满争议的告别。总体而言,本季在生存游戏的“形”上做到了极致,却在剧情内核的“神”上偏离了航向,堪称一部“为填坑而填坑”的强弩之末。
如果单从“生存游戏”这一核心卖点来看,第三季交出了一份近乎满分的答卷。剧集彻底放弃了前两季中需要动脑解谜的“心理战”游戏,转而全面拥抱如《疯狂的麦克斯》般的暴力、混乱与大规模冲突。其场面调度、特效水平和动作设计都达到了电影级别。
这些游戏的设计理念非常明确:追求最原始、最直观的感官刺激。 观众不再需要跟随主角一起思考复杂的规则,而是被直接抛入一个肾上腺素飙升的生死竞技场。这种转变虽然牺牲了智斗的趣味性,但无疑让剧集变得更加“好看”和“爽快”,更适合大众市场的口味。对于追求视听震撼的观众来说,本季的生存游戏部分绝对物超所值。
然而,当镜头从宏大的游戏场景转向人物和情节时,剧集的短板便暴露无遗。本季剧情几乎完全脱离了麻生羽吕的原著漫画,走上了一条原创的“填坑”之路。这条路的代价,是牺牲了故事的合理性和人物的深度。
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对主线谜底——“弥留之国”本质的揭示。剧集选择了一个相对科幻的解释,并将所有矛盾集中指向一个最终Boss。这种处理方式,使得之前两季营造的神秘、哲学思辨氛围大打折扣。男女主有栖和宇佐木的感情线,在本季中被无限放大,甚至成为了推动剧情的关键动力。然而,这种“为爱创造新世界”的叙事,在残酷的生存背景下显得格外“狗血”和强行,削弱了故事本身的严肃性与逻辑性。
许多配角的动机和行为也显得仓促而工具化,仿佛只是为了凑齐一场场游戏的人数和牺牲名额,他们的结局难以引发观众如对前两季“海滨”成员那般深刻的情感共鸣。
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剧集的结尾。当有栖和宇佐木等人历尽千辛万苦返回现实世界后,镜头一转,类似的残酷游戏似乎正在全球各地上演。这一设定与《鱿鱼游戏》第三季的预告及结局思路如出一辙。
这清晰地表明了网飞的战略意图:将《弥留之国的爱丽丝》从一个独立的日本故事,升级为一个具有全球扩展潜力的IP。 “弥留之国”不再只是东京的特定现象,而是一个世界性的危机。这为未来推出衍生剧(如发生在纽约、伦敦的故事)铺平了道路。从商业角度看,这无疑是精明的一步,但也让本季的结局少了一份闭环的圆满,多了一份为续作铺路的算计感。
总而言之,《弥留之国的爱丽丝》第三季是一部优缺点极其分明的作品。它用顶级的制作水准将生存游戏的视觉奇观推向了新的高度,足以让追求爽感的观众大呼过瘾。但与此同时,它在剧情上对原著的背离、对男女主叙事的过度浪漫化处理,以及略显仓促的填坑方式,会让深爱前两季哲学内核与缜密设定的观众感到失望。
它成功地扮演了一部“好看”的爆米花剧集,却遗憾地未能成为一部“伟大”的系列终章。而结尾的全球性彩蛋则告诉我们,网飞打造“生存游戏宇宙”的野心才刚刚开始。对于观众而言,这究竟是惊喜还是套路,只能留给时间来验证了。
一场爽快与遗憾并存的终极之战。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