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作为律师,本身并不关心受害者,所谓的坚持程序正义,也无非是在挑法律的刺。有一段说你的委托人真的有罪怎么办,女主说这超出了律师的范围,律师不需要知道真相,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律师就是辩护,控方就是控诉,各自说出自己代表的故事,看陪审团相信谁,好的律师就是要讲述委托人故事中最好的版本。如果有漏网之鱼,那也是控方和警察没有做好他们的工作。

光从这一点就非常厌恶女主了。女主最后败诉,也是她自己作为控方和警察工作没做好咯,怨不得别人。最近看了很多中山七里的警察小说,该作者的风格就是讨论社会问题以及结尾大反转。有一本探讨司法正义和个人正义的。其中一个情节,为了报复社会进行无差别杀人,在地铁站杀了一个女大学生和一个12岁的女童,最后法官判的是无期徒刑。受害者家属声泪俱下控诉法官,难道法官的家人被杀害了也不希望凶手被判死刑吗?

这就是个人感情代人,的确律师包括法律工作者应该要客观冷静,但完全无视个人感情,替真正的罪犯逃脱制裁,也能毫无愧疚的认为是警察和控方的问题,那最后女主控诉强奸败诉也完全是活该。当女主沦为受害人时,她自己站在这个角度去看待警察、律师、陪审员、法官的时候,她才知道这个制度不合理,她看到了所有在她之前遭受此难的女性。当她控诉她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我认知,失去了安全感,失去了对法律的信念,我只想说天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之前作为律师如何对待其他受害者,现在就作为受害者被别人如何对待,完全是报应。

然后来说说这案情,虽然女主和朱利安没有确认男女朋友关系,但案发前一周,他们已经发生过性关系。案发当天两人一起喝酒调情,女主邀请朱利安去自己家,自己脱光衣服,然后因为呕吐了就不想发生关系认为是朱利安强奸了自己,这也太搞笑了吧,这不就是妥妥的污蔑。

之前看了黑箱日本之耻,也是讲性侵的。几年前看的原著,还非常同情女主,为女主维权成功感到高兴。但当纪录片出来的时候再看已经没感觉了,因为这些年发生的诬告实在太多了,已经看麻木了,再有这种案件报道出来,第一反应就是诬告。当然黑箱中的女主诗织因为是醉酒,男方是完全清醒的,有宾馆礼宾和出租车司机的证词证明,一般按照我国法律来说,醉酒属于失去同意能力,可以认定强奸。但是假设诗织是清醒的和男方走进宾馆,然后跑出来说男方强奸,我绝对认为她在诬告。毕竟日本的诬告只会比中国更多,不然也不会发展到武士决斗的版本。

本片里女主一次次声泪俱下的描述案发过程,自己觉得羞耻,记忆混乱难以启齿,控诉对她造成二次伤害。但这不就是司法必须的程序吗?自己作为律师不知道这样的程序吗?开头女主就说了法律保护所有人,保护控方也保护被告。这种一遍遍的审问、身体检查,不也是为了追求公正保护被告?

即使有这种制度,有这种一遍遍羞耻的审问,有屈辱的身体检查,依然存在诬告。订婚强奸案啦,没有哪个女生会拿自己的清白开玩笑啦,蛋糕店老板性侵女童啦等等等等。若是没有这种制度,小仙女怕不是要把全国男性都告个遍了。

古代有个奸出妇人口的规定,说的是只要妇女指证男方就可以,不需要其他证据。这是建立在认同礼义廉耻的基础上的,妇女已经不顾自己脸面出来指认,那就一定是真的。可放到现在,小仙女根本没有礼义廉耻可言,对这种体检和反复描述她们毫无不适,只为了要诬告对方要赔偿。而当正常女性收到侵害时,也不得不进行这套程序,才真正对她们造成二次伤害。

表面上对女性犯罪的可能是男性,但暗处伤害女性更多的让女性维权更难的明明是小仙女,正常女性不抵制反对小仙女,当自己收到侵害时,也别怪没人帮你同情你,别怪司法程序造成二次伤害。

作为舞台剧,对体力的考验相当严苛,朱迪科莫的演技也非常到位,从杀死伊芙中饰演的小变态开始就非常喜欢她。但出众的演技并不能给审判加分,声情并茂声泪俱下也不代表她就是正义的一方,一切是要讲证据的,至少以本片的故事内容看,明显是自我感觉委屈。没有哪个正常人会觉得,一个女性和男性喝酒调情,然后主动约男性回自己家,自己主动脱光衣服,最后发生性行为会是强奸。如果谁的演讲更能打动人谁就有理,那才是对司法公正最大的践踏。

这个故事的剧本本身就站不住脚,加上现实中小仙女义正严辞的诬告,完全无法对这部片子有共鸣,多给2星全是给朱迪科莫的表演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