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女主角“南溪”一次偶然的際遇,邂逅了一名戲劇導演,從此開啟了對自我,對人生的探尋之旅。

導演通過“戲中戲”的形式,讓那些女主無法表達的,困于其中的情感和對人生的困惑,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練和演出中,得以釋放。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成長,影片中每一個角色都各自擁有一條成長線,随着劇情的推進彼此交錯影響。其中有一條支線特别有意思,即男主與老同學“染”(酒吧超短發女生)這對友情cp關于藝術哲學的探讨,讓我,一名從事攝影工作快二十年的藝術工作者産生了強烈的共鳴。

個人認為“老同學”是整部電影中最有人格魅力的一個角色,也是全片的“文眼”所在。與其他角色相比,她屬于“自我意識”極強的一個人,他不依附于任何外部的關系,相較于看上去那麼“自我”卻無比在意“外界聲音”的男主,她更注重對自己内心世界的求索。染與男主之間的對話,随着劇情逐漸推進,交鋒不斷升級,引出生活和藝術之間的關系。這實際上是本片導演對藝術的本質與意義的一種哲學式的探讨。

藝術本身是一種創造性的表達活動,通過各種形式來傳達創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當一個創作者意識到自己“演什麼都是那麼回事。”“在角色的外殼下,重複着自己。”這實際上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這意味着,這名藝術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并沒有那麼的“藝術”,對于染來說,相當于從根本上否定了她作為一名演員存在的意義。也就是這裡,染說出了整部電影中最讓我驚心動魄的那句話。

“我們沒有創造藝術,我們隻是逃向了藝術。”

我一直以為是攝影選擇了我,并拯救了我,把我從無聊的朝九晚五拯救了出來,從一名彙報機器中解救了出來。是攝影收留了我不甘寂寞的靈魂。

而如今,我已經從事攝影工作長達二十年之久,再次回想過去按下的每一次快門,其實拯救自己的,不是那些被拍出來的影像,而是那個二十年前勇敢辭職重選人生的自己,是那個會一次次為了拍到一張好照片,而勇敢冒險邁出每一步的自己,如同劇中的女主和染一樣。

影片中男主問:“偉大的思想和偉大的情感,哪個更給人力量?”

這也是我在不斷詢問自己的一個問題。藝術和生活哪個更重要?不論是影片還是生活,都給了我相同的答案。男主是一個把自己困在舞台、困在藝術裡的人,他讓南溪去真實地感受舞台上發生的一切,而自己卻逃避生活中最真切的情感。印證了染對他說的那句話“藝術是我們的避風港,也有可能是囚禁我們的島嶼”。

藝術高于生活嗎?誠然,藝術可以促進對自我的反思,以及對世界的理解,但生活本身,才是滋養藝術生發的土壤。

很難想象一位90後男性導演的處女作,把影片裡的每一位女性角色都拍的很好。

我很欣賞這部影片,沒有強行煽情,隻是平淡的講述、誠摯的探讨,在這部電影裡,我看到了一顆坦誠的心,真心希望導演下一部能夠更好。4.5/5,期待下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