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号在北京电影资料馆看完《我的阿勒泰》前三集和映后,感动的余韵一直持续到了现在,狂写下一万字小作文,好像都只是在说一个字:好。

对,是那种劈头盖脸的好。

改编好、选角好、拍摄好、服化道好、配乐好,是一部非常纯粹的好作品。

能够这样淋漓尽致地将一片土地和土地上人与人之间的故事本土化讲好的作品其实不少,美国有《黄石》,英国有《万物生灵》,德国有《海蒂和爷爷》,现在中国有《我的阿勒泰》了。

我是真的为好作品的诞生而感到开心。

滕丛丛导演在映后说到改编的难度没那么大,因为散文的特性是形散神不散,但是我们依然会觉得改编难度大,有一个很关键的点是时间。

都是对阿勒泰当地生活的观察和描写,原著是去时间化的,所以读着会觉得“形散”。但影视化改编的剧集有很明确的时间线,前三集里围绕巴太一家和李文秀一家的故事线会在同样的时间线并列展开,最终收束于阿勒泰宇宙中心——小卖部,那个地方足够偏远,方圆百里的人都得到那儿买东西,一个又一个人情故事在这里碰撞,两条主线故事也在这里收束、融合、绽放,所以看着不会觉得“形散”。

那“神不散”在剧集又如何体现,我认为和书里一样,在那片永远看不到尽头的土地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结织成了一张密度不高但韧性极强的网,硬性的物资和软性的情义通过这张网送往阿勒泰的每一个角落,剧集又将这份你来我往的温暖和治愈通过极其美妙的视听语言直观地传递给全世界各地的观众,“山川虽异域,日月同天”的感动,在此刻有了具像化的呈现。

但更妙的还是在每个角色的塑造上。

首先选角就极其成功。

周依然本人的形象气质十分贴合李娟老师书里对于“我”的描写,瘦小单薄的十九岁女孩,有满腹的天真和叛逆,工作和生活中好像什么事都做不好,为了写作却有超乎常人的耐性和勇气,和《小妇人》里的乔、《我的天才女友》里的莉拉一样,执起小小的笔如战士手持利剑,能够给予所有女性以力量,去体验、去感受、去试错、去记录,太好了。

弓马骑射、弹唱技艺精湛的新人演员于适饰演巴太,我太喜欢巴太了,他有高大强壮、充满雄性力量的身体,有粗糙但漂亮的脸,搭配一头被家人都嫌弃的长发,像一颗纯天然的尚未被打磨的宝石,外表粗砺,但内里漂亮别致极了,巴太就是这样,他有一颗善良柔和的心,单纯但不失个性。

于适本人亦是如此,年轻稚嫩但纯粹万分,他的努力和踏实亦有回报。他很好地还原了原著里的白月光角色麦西拉,高大、漂亮,有一颗柔和清净的心,但更好地塑造了一个更为立体饱满的角色,巴太,幸福之子巴太,他尊重女性、爱护动物、敬畏自然,是一切美好品质的集合体。

剧中他骑着马走过小卖部,镜头聚焦到李文秀的脸上,降速、推近,一个镜头就铺垫了二人的关系和主角后续的人物动机。美好降临的那一刻,时间会变慢、会停滞,直击人心,是更长的时间也无法消磨的记忆。我想大家会喜欢。

然后是马伊琍老师饰演的张凤侠。

张凤侠!张凤侠太灵了呀!

马伊琍老师完美地塑造了一个绝佳的张凤侠。

她乐观豁达,洒脱自在,有勇有谋,常常喝醉,其实极度清醒,深谙异乡人在那片土地的生存之道。

作为女儿,和患有老年痴呆时常记不得家人却永远记得故乡是沈阳的母亲常年作伴,电视机修坏了没关系,用石头砌框给妈妈一个新的“电视机”,妈妈犯病了没关系,用小红旗伪装成导游带妈妈回“沈阳”。

作为母亲,她会温柔接纳女儿的所有天真和叛逆,在那个年代女儿坚持的写作她不能完全理解,但她从始至终没有干涉过女儿的任何选择,允许她去尝试去犯错,但会在关键时刻给她兜底,她好像有一颗比那片土地还宽广的心。

作为小卖部老板,她自有一套经营法则,记着可能永远都要不回来的帐,也要跟随牧民的转场路线开一间流动的小卖部,再难走的路,她都不曾畏惧。

作为张凤侠,她对女儿说,我虽然是你的妈妈,但我也是张凤侠。

张凤侠的侠,是侠气的侠!

马伊琍老师演得太好了,这个角色我超爱。

还有蒋奇明老师,出品必出精品。不管是《宇宙探索编辑部》里的那日苏,还是《漫长的季节》里的傅卫军,演什么是什么,他一开口你就知道有没有。(当然,哪怕不开口也很有)

最后又怎么来形容画面的好呢?

这样说吧。

北影节开票的时候我没抢到,本已心灰意冷。是在看到释出的第二个预告片后,我才下定决心:这次不管花多大的代价,我一定要在大银幕看《我的阿勒泰》,24号紧急买机票和影票,25号当天往返。

当预告片在大银幕亮起的时候,我就开始掉眼泪,好像是我的冲动和上头得到了有效的佐证,幸好我来了,因为这就是得在大银幕观看的作品,这是一部300+分钟的大电影,是一首细腻优美散文诗,是一本每一帧都可以装裱收藏的摄影集。

虽然是特种兵的行程,但我收获了一场完全超越期待的,同属于身体和心灵的疗愈之旅。

还有导演女性视角的切入点也很妙。

讲到婚姻、讲到两性差异。

巴太的嫂子,抱怨酗酒的丈夫,抱怨自己每天为这个家忙前忙后,但始终都没等到一个属于她的搓衣板,哪怕是这样,她也没有歇斯底里,甚至没有停下仍在忙活的双手。

巴太的父亲,守旧、古板、偏执、为了一把小刀可以放弃乘坐火车选择骑马回家,不善言辞但坚守原则,在用自己的方式承担着一家之长的责任,守护着自己的家族。

(说到这里再夸一下巴太,他尊重每一个人,不会因为性别、年龄有任何偏见,他努力用自己的方式给予大家平等的信任和支持,这个角色太好了,大家后续看剧的时候就能感受得到)

《我的阿勒泰》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如此饱满、立体、鲜活。

他们矛盾,是非对错、有用没用在不同语境下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呈现方式。

他们迷茫,每个人身上都有新时代与旧时代前后拉扯留下的印记,每个人都面临一些关键的人生选择。

他们也纯粹坚定,每个人都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和法则生活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守护着自己心里那一方小小的净土。

治愈,温暖,却充满力量。

好,劈头盖脸的好。

*导演说前三集还不是最好的,从第四集开始更精彩的故事才会逐渐呈现给大家,我想我的夏天,注定属于阿勒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