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設定在清末,1911年。

無論是從斷代史的角度看,還是從大衆藝術的偏好看,晚清這段曆史往往不為人所喜好,前者常常因為太“憋屈”太“無能”以及主流叙事的枯燥無趣遭人诟病,後者則上有“康乾盛世”的各種宮鬥劇珠玉在前,下有被各種美化的民國時代的諜戰劇和抗日神劇。晚清就是處于這樣一個尴尬的境地,以至于部分觀衆看完這部劇還以為時代背景是民國。因此想要将這段曆史拍好或許不難,但要想拍得又好又叫座,比較難。這部劇容易讓我想到十幾年前的《蒼穹之昴》,同樣是以晚清為背景的虛構故事,同樣在各方面拍得十分考究,但都一緻的冷冷清清。跟《蒼穹之昴》同年播出的涉及晚清的劇還有一部《茶館》,盡管質量上乘,卻同樣不溫不火,水花不多。更早一點的《走向共和》更是直接被禁播了。

末世尋寶的傳奇故事總是容易奪人眼球,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全劇圍繞着傳說中南少林守護的“淨壇密藏”,牽扯出了各方勢力:大清的親王,江湖的劍客,縣衙的地保,大内侍衛與内務府總管,海外的同盟會,中途加入的北洋,還有攪和的日本人。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各方勢力轉轉周旋,你方唱罷我登場,這是這部劇的魅力,亦是晚清這段曆史的魅力。

《周易·乾卦·象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三位主角固然都是君子,但又各自不同。伊爾根覺羅·穆青實際上是很典型的一個角色,這個角色的特點就是“變”,他的心路曆程正是清末轉型時期一代人内心掙紮與彷徨的體現,他屬于最終“變”得比較徹底的那一批。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所以穆青雖然死了,但革命之火卻有如燎原之勢,早已不可阻擋。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另一批選擇“不變”的人,王家洛是代表。王家洛這個角色設定的也很有意思,他不是單純的捕快出身,而是因科舉廢除而無處可去的一個讀書人,這實際上是當時很大一部分讀書人的縮影,反映的正是傳統知識分子的邊緣化,彼時的情形正如劉大鵬在日記所言,“心若死灰, 看得眼前一切, 均屬空虛, 無一可以垂之永久。”“科考一廢, 吾輩生路已絕。”畸形到瘋狂的執拗人格,實際上是自身信奉的價值體系崩坍的結果,“愚忠”式的張口閉口《大清律例》,掩蓋不住内心的無助與絕望,最終隻能在絕望中自刎歸天。所以這個角色從一開始就注定是絕對的悲劇,與之類似的角色是存清,死前被淇親王一句話整破防了。卓不凡相對而言是更接近于江湖道義的君子,在他身上看不到太多傳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他的目标就是壯大自己的門派,提升自己的劍術修為。

所以這三個角色的厚度其實是有層次上的差異的。錯落有緻,而非扁平化的人,這是這部劇的閃光之處。電視劇往往傾向于塑造善惡分明的角色,但是這部劇看完後,很難說誰是誰非,孰黑孰白,盡管他有一個總體上的價值觀。設身處地的想,身處那麼一個不中不西,不古不今的時代,在迷茫與彷徨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王家洛,門三刀,于渙傑亦或是鐘海潮……除了三位主角,每個配角甚至一些劇情不多的小人物的形象也都比較豐富,比如前期的秦沱等人身為命案逃犯在路上卻想着去革命“救國救民”,淇親王身為皇室卻想着政變自己搞君主立憲,知道要變通但困于身份至死不能變通的内大臣存清……

說完了内核說技術。這部劇整體上質感很好,鏡頭語言十分美麗,光影、色調都恰到好處,個人最喜歡野外的畫面,林間小道,江上飛鳥,落木蕭蕭,非常戳我,上一部有這種感覺的是《軍師聯盟》……服化道也很好看,不做作,不廉價,門三刀的幾件便服袍子都很好看。看的時候老是會想要是當年《雍正王朝》《1566》這些劇有這樣的拍攝技術會是多麼美妙的事情…背景音樂也非常好,跟劇情都很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屬bgm。而且每到一個地方都用當地的方言和美食。片頭也很有趣,看得出是精心設計過的,大概有5個片頭,卓不凡和門三刀自述這兩個有王家衛那味了,劇中時而黑白做舊的片段也很有意思,剛開始以為是曆史老視頻。至于演技,是這部劇最不值一提的優點,才發現秦俊傑演技這麼好????整部劇槽點也有,但瑕不掩瑜。

最後,這是一部很刀的團滅劇,大小人物都死差不多了,是徹頭徹尾的悲劇——總體上構成了近代曆史的悲劇。當林浩瀚被一槍爆頭、王家洛自刎歸天的時候,該劇已成藝術。導演直到最後也沒有放過觀衆,當畫面從彩色緩緩變成黑白畫面,幾行冰冷的文字宣告了男女主分别死于二次革命和北伐戰争。

“死了這麼多人,我們連他們是誰都不知道。”

故事結束了,故事又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