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老師吃素、做義工、捐款資助學生、寬恕小偷,退休後整理父親的日記,看到了在古橋前遊玩的父女失聲痛哭。
原本以為隻是一個生活一絲不苟的人對親情的懷念,父親可能是在某次外出考古的時候意外去世,或者是為了救落水的她去世。
直到馮老師徹底不能認識人之後說出自己秘密才讓大家知道,原來她一直心懷愧疚。在文/革父親被批鬥的時期沒有給予他家人的理解和關懷,反而是給冷臉,不讓父親進家門,導緻不能回家的父親心死投湖自盡。在公交被人誤會成小偷時大家批鬥的眼神讓她體會到父親曾經所受苦難,以此開始崩潰開始發病,此時鏡頭就疊加了一層隔着水的效果。馮老師明顯發病是在湖邊掃落葉,鏡頭給到了一片落在水裡的枯萎楓葉,也是因為樹葉讓她想到了投湖的父親。後來越發嚴重時,她故意在雨裡,也可能在感受被水包裹的感覺。
阿爾茲海默症互助會上,馮老師介紹媽媽的職業是文學老師,但“文學”二字像是配音。結合後半句說是教人怎麼做一個好人的,原話更可能是政治老師吧。
結局母女應該是投海了。住進養老院吃藥時,專門給了一個情節展示媽媽的帕金森症狀。她們吃最後一餐飯時,同桌有一個起身困難轉個身都要分四次的老人,借另一個老人之口說明了這還隻是帕金森早期。媽媽立馬沒了胃口。隻是早期明顯媽媽也沒有照顧女兒的能力了。母女起身時,才能看出來她們穿着異常隆重。走出門口時,唐菀如說的是恭喜能出院,出去了不要再回來。走向大海時,媽媽的步伐和深情都非常決絕。走到了大海,養老院工作人員說要漲潮了,也是明示。母女玩水時,不停切入俯瞰海水邁進沖刷海岸什麼也沒留下的鏡頭,沒有一個俯視視角能看到母女,她們隻在從遠處平視的視角裡。以上一切都說明了她們就在此結束了。在女兒短暫又恢複過理智的時候。
最後黑屏正能量的文字,或許與影片前半段能說上相關,可有了後半段,這段内容在這個電影裡更像是起到過審的作用。
如果不用考慮審核,把電影表面的喜劇和隐藏的悲劇拍得更有戲劇沖突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