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關于存在主義的電影。
存在主義的标志性人物薩特寫過一本很有名的《存在與虛無》,但他所認為的“存在就是虛無”其實和尼采的“上帝已死”一樣,聽起來十分具有誤導性。
人的存在本身就是虛無,并不是說人活着沒什麼意義,而是人的本質是“有待形成”的,把人的存在結構比喻成一個杯子,這個容器之中是虛無,隻有人們有意識地填充進内容之後,才會擁有自己的本質。
因此人們有了可以千變萬化的自由,有了無限的潛在可能性,去定義自己的存在。就像唐老師,孫一通,那日蘇…他們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影片展現出來的是探索外星人存在),來填滿自己的虛無,找到屬于自己的自由。
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不僅在于對主題存在主義的處理,還有處處可見的隐喻、象征與對位,打開了無限的解讀空間。僞紀錄片的形式讓觀衆半主動半被動地參與了一場“荒誕”的旅程,在觀看之前就被植入的“科幻電影”的分類,更讓人們放下戒心,輕松入場。
它巧妙平衡了哲學與商業化,當千萬網友在網絡空間中熱烈讨論宇宙探索編輯部時,我們共同造就了這部電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