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電影都有點随緣和不想太随大流。越是讨論到紅火的卻越不是很想看。尤其是提前告訴我“很好哭”的那種,越發不想看。所以,之前大熱的《送你一朵小紅花》、《你好,李煥英》都沒有去看。

對于有什麼新片也不會太過關注,也不會太多地去了解一部大熱的影片的簡介,想說就算去看也是要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去看。

前幾天,有文章推送寫的是關于《困在時間裡的父親》這部影片,口碑貌似不錯,于是叛逆心起,并沒有提起想看的念頭。

 乍聽影片名字和主題,如果不是聽到了安東尼.霍普金斯的名号,以及不是梁文道介紹,我估計我真的不會選擇去看。在那一期音頻節目聽了個開頭之後,我暫停了節目,并打開淘票票開始買票,因為不想在沒有看的情況下被劇透。

于是,在工作日的中午,一個人到影院看了這一部影片。果然沒有令我失望。

這部影片一改講述父女親情或失智老人故事的慣常手法和橋段,沒有煽情、沒有無處不在的催人淚下、沒有狗血,充滿的卻是環環相扣、錯綜迷離的懸疑色彩。讓觀衆跟随着主角——作為父親的安東尼,在現實和混亂中搖擺、迷失、錯亂。

到底這裡是自己的家還是女兒的家?女兒到底要不要去巴黎?女兒和她丈夫到底有沒有離婚?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新的護工?女兒到底長什麼樣子?哪個才是女人的伴侶的樣子?時間是不是存在錯亂?他們的對話到底是在飯前還是在飯後?……就是在一個接一個的疑問中,影片向前推進着。看似沒有什麼情節、看似是極為平常的女兒和父親度過的極為平常的一天又一天,吃晚飯、吃早飯、睡覺、起床,但似乎又那麼不平常,那麼讓人錯亂。

而觀看電影的我仿佛是在看記錄一對父女的生活記錄片,隻是有點混亂,有點讓人錯亂。而真是這份讓我們正常人都會感到不知所措,才讓我感到,原來失智是這樣一種感覺。想象一下,當自己對記憶産生的偏差,一個明明不是自己女兒長相的人,告訴你她是你的女兒;明明一個不認識的人的陌生人,告訴你他是你的女婿;明明這是自己的家,結果被告知自己隻是暫住在女兒的家;明明女兒說過要去巴黎了,所以要找個護工來照顧自己,可轉頭她又對别人說她哪裡也不去。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是女兒女婿合起夥來捉弄我嗎?是為了霸占我的房子要把我搞到精神分裂嗎?是我的腦子出現了什麼問題嗎?還是精神出現了問題?

廚房的瓷磚和櫥櫃的顔色一會兒是棕色調,轉頭再看時已成了藍色調,客廳的布置似乎也有區别,場景的變化讓人越發摸不着頭腦,而加上安東尼.霍普金斯神一般的演技,把這位可憐的失智老人的無助、驚慌、懷疑展現地淋漓盡緻。

整個觀影過程中,我都跟着安東尼疑惑着:到底什麼才是真實的?還是說全都是幻象?

而在影片快結束的時候,謎底終于揭曉,而我也終于淚目。女兒又一次和父親說,她要去巴黎了,護工會好好照顧他的,這個地方也很好……女兒哭了,我也哭了。在照顧父親和過自己的生活之間的兩難選擇間,在心疼父親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工程師,變成了時常思緒記憶錯亂、疑神疑鬼的失智老人的時候,女兒淚目了,我也淚目了。

而在影片的最後,安東尼終于意識到,原來,自己已經在養老院裡呆着一段時間了;原來,之前讓他錯愕的,出現在他家裡自稱女兒、女婿的人,原來是這裡的護工和醫生;原來,窗外的景色已經變成了綠意盎然的公園,而不是原來家裡樓下的街景。老人,想起了媽媽,失聲痛哭。老人難過道:我的樹葉都掉光了。

自然的規律,我們都逃脫不掉。從白白胖胖的小嬰兒,到意義風發的少年;從到雄心勃勃的青年,到憂心忡忡的中年;從不甘不舍離開工作崗位,到病病歪歪需要人來照顧。無論是不是會成為失智老人,變老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想想自己,小學生活還曆曆在目、仿佛昨日,可事實上,自己已經是有兩個孩子的奔四的母親。父母也已退休,孩子們在迅速長大,從咿咿呀呀、爬來爬去到上幼兒園、上學好像也就是在眨眼之間。

想到他們也會老去,将會面臨人生的種種課題,最後變成一個需要人照顧的老人,就不寒而栗。

而除了恐懼,現在的我還能做什麼呢?大概隻有,好好珍惜當下的一切,珍惜孩子們每一刻成長的時光,珍惜和父母相處的每一段時光,珍惜現在度過的日與夜。

也許,活在當下,是走出時間困境的最好方法。


無戒學堂日更第17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