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趕着把這部劇看完,想不到就結束在9月3日這一天——九三閱兵——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80周年閱兵式,侵華戰争,不知用什麼詞彙罵出聲的日本鬼子,在他們到來之前,天牛廟村所有所有的苦難再看,都不算什麼苦難了。
貧窮、饑餓、封建落後、女子地位、婚姻約束、爾虞我詐、天災、人禍……這些在中華大地上都不算什麼苦難,直到鬼子從天而降。
不說了,沒有鬼子了,再也沒有了。盛世如先輩所願。
這個故事很長,從一個除了貧富分化之外,還算平靜的年代開始。再落後的地方,也有窮有富,但不論貧窮富有,封建傳統都是這些地方深紮的根,本來,已經不太喜歡看這類年代劇了,特讨厭那些已經被徹底推翻的封建玩意,尤其女性,處處無法自主到那個地步,叫人氣得拍大腿根兒,但畢竟是真實曆史,是祖輩的來時路,也就忍不住還是想看看。
更反感的是,封面上還看到楊幂、藍盈瑩,這倆演什麼年代劇啊,都能想象那個樣兒了,可是封面一變,又看到了倪大紅和林永健,這倆的年代劇,那必須看啊,絕對的一出好戲。二老也确實在劇中上演了好幾出笑噴人的對手戲,毫無保留地呈現了當地的口水戰文化“呸”“呸”“呸”“呸”“呸”。那些個微表情和哩哩啦啦依依喲喲的語氣詞,太獨具演員特色了,放到角色身上,十足的活人感。
相比之下,藍盈瑩還自然些,楊幂雖然在這部戲裡演得挺好的,但無奈那張臉還是do感太強,破壞了年代戲的樣貌。除了這點,這個角色在這部劇裡還是很讨喜的。
全劇最終也沒幾個不讨喜的人,大多數不讨喜的都變得讨喜了,因為繡繡和大腳這一對太能折騰,所有别人家的事兒都因為和自己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而必須親自出馬殺前陣,天天忙得前後腳不沾地,事兒一碰又八九不離十要惹火上身,被倒打一耙,吃力不讨好,熱臉貼冷屁股,也難怪從頭窮到尾,老實人、實在人、熱心人都改不了窮命吧,不過他們心裡倒也踏實。甯大小姐能把日子過成這樣,挺了不起。
大部分演員都選得不錯,角色相當清晰,就是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饑荒年,除了衣服更破臉上更黑,絲毫感受不到哪個人是餓的,甚至看着都挺精神、豐腴。也隻有在對白裡能知道他們是“餓慘了”。
這部劇裡有很多“亂七八糟”的婚嫁成了所有人命運的轉折,都說亂點鴛鴦譜,但不論是被迫的,還是自己改寫的,在生命結束之前,都沒有人知道自己當初的決定對不對,一一回看,或許也沒人會後悔。人生就是這樣,福禍相依,日子是一天天過的,事情是一天天做的,想法是一天天變的,人是被自己推着走,還是被命運推着走,根本分不清。
這部劇之所以好看,看起來流暢,痛快,讓人想追着看,就因為故事講得幹脆利落,不拖泥帶水,起伏大,轉折多,故事性極強,每個角色無論從外形、性格、背景、經曆都非常清晰明了,但凡稍微認真看,過後都能溜嘴地把故事清清楚楚地講給别人聽,能把每個人發生的事兒講明白,這是作品很難得的。
這部劇也挺好哭,尤其最後一集,少有的沒有爛尾的感覺,跟着老年的繡繡大哭一場,人家買門票回自己家都沒這麼哭呢。買票回自己家本身就夠虐了,還要讓故人們一個個年輕地出現在老年的繡繡面前,更哭慘了,往事走馬燈般一幕幕,都是好的,不好的也都成了好的。其實懷念的不是那些年輕的面龐與身軀,而是那些我們所有人尚且年輕的時光,那些讓人從未意識到會有離别日的時光,那些感覺未來還很長的時光。
過去很長。過去一旦很長,也就到了快要離開的時候了,離開這片熱愛的土地,離開我們曾經相遇的地方。原來一輩子這麼短,在認識你之前,在你離開之後,都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