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餘華在b站上的cut,帶着好奇心搜索并點開了這部讓餘華看完後震驚地走了幾十裡路的影片。
第一次看到更深刻的意識流電影,第一次認識伯格曼,近些日子看的意識流電影還是《完美的日子》和《海邊的曼徹斯特》,意識流電影深深吸引我,狠狠共情,滿心自在。看完覺得還需要二刷三刷甚至N刷,需要用自己的人生閱曆去體悟其中深意。


當伊薩克的兒子說出:活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很荒謬了,更荒謬的是還要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最荒謬的是認為他們會活的比我們更好,我們的行為都以需要為基礎,你需要活下去并創造生命,而我需要死去 永不超生。我不禁冷顫了一下,原來這就是我心中隐隐約約一直不敢示人的想法,我帶着一層又一層的面具苟活于這個世界,正因為有了一些别人覺得想多了的想法,秉着負責的态度對社會履行着責任并在不斷的自我救贖,卻可能會被這個社會視為異類和自私的人,社會需要服從者和跟随者,哪步你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都會為自己多創造出一些艱辛與曲折,而那些表面光鮮實則遍體鱗傷的群體卻被視為榜樣與英模,那些自在的個體卻被視為loser,沒辦法發揮主體性。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嗎?現實卻是沒法治愈,一切表面的平和與釋然隻是糊弄自己罷了。
這部電影摘掉了我一層又一層自己親手帶上的面具,卸掉了我精心給自己武裝的铠甲,赤條條的自我審視給了我心頭一擊,原來幾十年前伯格曼就看透了,在這一刻我好像感受到了被認同,我從不害怕自我審視就像我從不害怕孤獨,我甚至享受孤獨,我完成了一段自我對話,這是精神的洗禮,這是心靈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