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正在尋找全世界的人才,以解決具有挑戰性的項目,最終實現人類成為跨行星物種。我們是一個機會平等的雇傭關系,我們提供基礎工資、全面的醫療和股份福利”
以上這段話出自SpaceX官網招聘頁面頭部
2002年3月14日,SpaceX在加州霍桑出生,目标是降低太空運輸成本,進行火星移民,使人類成為跨行星物種
2002年2月,伊隆·馬斯克與吉姆,阿德奧3人去俄羅斯,嘗試購買3枚由SS-18洲際彈道導彈改進而來的第聶伯運載火箭末果
2002年5月,馬斯克與火箭發動機天才湯姆·穆勒(前TRW Automotive火箭發動機設計工程師,SpaceX第0001号員工)在加利福尼亞州埃爾貢多的一間倉庫創建了SpaceX公司,準備自研火箭。
接下來就如影片所呈現的那樣,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獵鷹一号的三次發射均以失敗告終,當同處管理層的員工都為公司捏一把汗,覺得要“就地解散”的時候
作為決策者和管理者的能力就開始體現了,馬斯克并沒有層層問責,而是找出纰漏,盡快安排下一次發射
同年9月28日,在第三次發射失敗僅僅兩個月後,第四支獵鷹一号便被架到發射台上,這一次,SpaceX受到了幸運女神的眷顧,發射約3分鐘後,一二級成功分離,發射約六分鐘後,成功入軌
12月,獲得NASA高達16億美元的國際空間站巨額貨運合同,這對處于start up的SpaceX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之後SX像開挂般發展
2010年6月,獵鷹九号首飛成功,
2010年12月,龍飛船首飛成功(早期的貨運版,影片中為叠代後能兼顧運貨和載人任務的龍二版)
2011年,宣布開發可重複使用火箭,同時啟動蚱蜢試驗。
2013年12月,成功從NASA手中租下人類航天聖地,卡納維拉爾角39A發射場,把該發射場從被拆除的命運中解救出來(2011年7月航天飛機全部退役後,39A發射場就閑置了,而作為博物館,則維護成本過高)
本片中的Demo-2載人任務便是從該發射場發射的
2014年9月,獲得NASA的載人飛船26億美元巨額補貼,與波音在運載火箭、載人飛船領域開啟全面競争
2015年12月22日,在一箭11星入軌後,獵鷹9号芯一級成功返回陸地,人類從此掌握了量産型運載火箭的可回收技術!
2016年4月8日,獵鷹9号運載火箭芯一級成功實現海上回收。
2016年,成功與美國空軍簽署軍星發射合同,打破 波音和洛馬聯合而成的ULA長達十年的壟斷。全球大空發射正式進入低成本高性能時代。
2018年2月6日,重型獵鷹運載火箭首發即成功,成為人類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火箭。
此時SpaceX員工數已從最初的三人增長到約七千人,公司估值迅速超過300億美元,累計訂單收入超過120億美元
七千人對一些老牌航天企業和舉國體制的航天大國來說,确實有些“寒碜”,而根據馬斯克本人的說法是:雇傭很多人去做一件複雜的事情,往往是不明智的。數量永遠難以彌補質量上的差距。人多了還會降低效率,增加任務成本。
2020年,星鍊計劃低軌巨型星座進入快速建設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衛星運營商。一同競争的還有英國的OneWeb公司,其公司的衛星組網任務由俄羅斯火箭發射完成,3月份後由于東歐戰争和政治因素,與俄羅斯撕破臉皮,後續發射任務交由SpaceX完成
同年4月30日,NASA選擇了SpaceX參與其阿爾忒彌斯(重返月球)計劃,SpaceX将會為NASA建造一款可重複使用的月球着陸器。
在這裡補一個小常識,阿爾忒彌斯計劃(英語:Artemis program)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在進行中的一項國際合作太空探索計劃,目标是重返月球并建立長期科研點,并且最終登陸火星。該計劃以希臘神話女神阿爾忒彌斯命名,她是阿波羅的孿生姐姐,此前美國的登月計劃叫阿波羅計劃。
接下來再把時間調回到2019年,SpaceX的重頭戲:星艦(StarShip)發布會
這個似乎隻存在于科幻小說和電影(《Starship Troopers》保羅·範霍文)裡的名字,就這樣被馬斯克帶到了現實之中
自從獵鷹九号橫空出世後,SpaceX實現了火箭一級和整流罩以及飛船回收循環利用,而二級火箭無法回收一直是SX的痛點,拿到NASA巨額飛船研發費用後,SX依舊延續自己的大膽風,設計了一二級均可回收的星艦發射系統,支持後續的返月和登陸火星的任務
兩年間,秉持互聯網快速叠代思維的SpaceX持續“炸機”,收獲數據後更新實驗機,再炸。截止到今年年初的星艦更新發布會,已建造了20隻星艦實驗機
因為FAA環評結果遲遲不出和發動機技術原因,星艦的軌道首飛被拖到了今年五月底,到那時,大家可以共同見證,承載人類登陸火星願望的是一枚如何特殊的火箭!
又水了一篇影評,謝謝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