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說是第六集棄的,覺得磨叽。更多朋友是從崔雄說做朋友那一刻棄的,吐槽這倆人明明可以說清楚卻一直不說,為什麼要一直矯情。似乎現實邏輯纏繞的我們都已經被規訓好,要幹脆直接不矯情,有事說事,不要浪費情感成本。可是戀愛不是工作或者做生意,怎麼可能永遠理性地追求效率和收支平衡?

現實生活逼得我們都已經不敢矯情,或者說不會矯情了。對感情細膩敏感的觸角早就被磨平,隻剩下要麼愛要麼滾,要麼沖着結婚去要麼不要浪費我時間。這種綿延多年的恩怨,很奢侈。

于是我有一個問題,這樣矯情的人值得被寫嗎?這樣的他們配做主角嗎?在大家習慣于用“讨喜不讨喜”去衡量一個人物的當下,似乎他們身上都有不讨喜的元素。可我卻覺得他們都是活生生的,讓我能看到自己和身邊人的影子。

崔雄這種男孩,在現實中,二十出頭時的我真的會想打死他。他的做法他說的話都讓我想起前男友那句“對啊名校研究生需要苦惱的事我不懂”。回頭看,我隻有一句,那時的我太急迫追求自己的未來,沒有耐心陪一個男孩長大。他還不懂有時女生要的不僅是真愛,更是依靠。隻有足夠強大了,才會有膽量想我隻要我愛的。

妍秀這種女孩,男生敢愛她,要麼是傻到什麼都不想,要麼是真的聰明又有勇氣。她太要強了,不想給别人添麻煩,還自卑,說實話并不是那種明擺着散發輕松陽光正能量的人。一個挺可悲的現實是,絕大多數人還是喜歡親近輕松的人,而對這種掙紮到青筋畢露的人,會保持距離。所以崔雄的靠近才讓女性觀衆們特别開心吧,期待一個童話般男主溫暖治愈女主的故事。

編劇本人就很像志雄,多重視角講故事,講得自己混亂。但我覺得初衷是好的,因為選擇多重視點,這個故事不像通俗戲劇文本,而像小說一般更注重探索内心,也因為視角的多元而讓故事更有層次,以及私人性。之前上學時評價Indie Film好不好,大家總喜歡用的标準就是夠不夠有私人性。私人性的表達本就是無法讨好所有人的,但至少她做到了有自己的表達,而非毫無靈魂地講一個奇情故事。

我依然覺得愛情裡就是會有這麼多百轉千回,有自己都痛恨自己的時刻,變得不像自己的時刻,甚至明知故錯的時刻。隻是現實中的我們早就不敢犯錯,或者說麻木冷漠到喪失矯情的能力了。我們都成熟,聰明,優秀,理智,時刻分析利弊時刻保護自己,時刻對愛情望而生怯,時刻吐槽那些陷入愛情的人: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