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推薦中無意中看到《煙花》電影的海報和劇照,日系的場景,模糊帶有膠卷濾鏡的鏡頭,清純的少女,飽和度鮮明又慢慢暈開的色彩——所有這些都成為吸引我看這部電影的火花。現在,我剛剛看完電影,坐在這裡,心中淡淡喜悅。在觀影過程中,導演又如此巧妙地在我的心中引燃了好幾次煙花……

電影短短五十分鐘,節奏、内容、主題都把握得非常好。電影中的人物、情節、場景,都一次次将我帶回我的小學時光,那時五六年級天真懵懂的少年。電影的情節有兩條線索相互穿插,一條線索是奈砂帶着壓抑的叛逆與離家帶着典道“私奔”又原路返回,一條線索是四個男孩為了證實煙花的形狀徒步走到燈塔。兩條線索,同樣發生在煙花大會的傍晚,人物的出發意圖不同,巧妙地折射出青春期前的女孩與男孩們細膩微妙的心靈世界。情節與主題,都反映着男孩與女孩邁入青春期前的探險。

一、第一條線索:奈砂帶着典道“私奔”(一)“私奔”的原因:女孩隐藏的秘密與情緒

所謂“私奔”,本質上是奈砂想離家出走。原因可能在于,她的父母離婚給她的生活帶來了轉折與不确定,下學期她即将要轉學、迎接完全陌生的學校與生活,同時她可能也與母親有着一些摩擦與矛盾,即将迎來青春期的她也滋生出叛逆與違背的心思。于是,她鄭重其事地拖着行李箱,又叫上典道,乘着公交車出發了。這些是我據電影中的部分情節,推斷出的原因。這些電影沒有直接展現,但通過奈砂母親表情兇狠地拉扯奈砂回家、奈砂撕扯的哭聲,便可以窺探到奈砂隐藏的秘密與情緒。從這裡,就可以看到十一歲女孩邁入青春期前的一些心理上的預兆。

十三四歲,是青春期的開端,帶着青澀與懵懂,少女的心将異常敏感與細膩,對異性萌生好感,對自己充滿好奇。生活、關系、自我都帶着全新的面貌,同時她們的情緒也變得動蕩與刺激。可能會有沉默的自卑、大膽的叛逆、暴躁的脾氣、壓抑的憂傷,正如《青春變形記》裡的紅色大熊貓,也如我自己十三四歲那般敏感與脆弱。

而在正式邁入青春期以前,十一二歲的年紀,她們即将要迎來這些陌生又嶄新的變化,她們也處于一種特殊的階段。比如,奈砂可能會因為父母離異而難過悲傷,可能會因為前往一個陌生的城市與學校而難以适應,可能會與母親産生争執與吵鬧——這些可能都是青春期前心理與情緒的醞釀與神奇變化。

(二)“私奔”的計劃:女孩嘗試建構成熟女人的身份

在路上,典道一頭霧水這趟旅程的終點,在奈砂的隻言片語裡,她嚴肅又天真地談論着自己的後續計劃:她将此行定義為“私奔”,她想去一個自己想去的城市,東京、大阪哪裡都行。到了目的地,她想扮演16歲少女的角色,用女人夜裡的工作賺錢,養自己、養典道。

從奈砂這些計劃中,我看到了一個青春期前的女孩,她感受到自己即将迎來的神奇階段,她感受到自己在身體與心智上的即将爆破湧動的能量,于是她開始稚嫩地嘗試去建構一個成熟女人的自我身份。十一二歲,五六年級的階段,早熟的女孩即将迎來生理期,這是她們從孩子邁向女人的轉折點。這個年齡,她們不同于七八歲稚嫩的女童,也不同于十三四歲的少女,她們處于中間這一漸變的階段,混雜着特殊的心理與狀态。

十一二歲的女孩往往比同齡的男生早熟,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于是,你可以看見奈砂比典道要高好幾個個頭,她身段挺拔、肩膀寬闊,身體在拔高與綻放,正在發生奇妙的化學變化。換上紅色的裙子的奈砂,妩媚宛如十五六歲的少女。奈砂和典道走在一起,反倒像是姐姐帶着小幾歲的弟弟。在心智上,奈砂也比典道成熟。當男孩子們還在想着打遊戲、喝汽水、《灌籃高手》、遊泳比賽的時候,女孩已經在沉靜地思索一些深遠的命題。像是當她做出“私奔”的行動前,她一定思考過反抗權威,思考過離家出走,她想過叛逆、推翻、自我、新生活。

細看奈砂的“私奔”計劃,你可以看到:她想從離家出走的叛逆中,品嘗戰勝權威的勝利滋味;她幻想過到一個陌生城市如何獨立生活,來感受對自我全然的掌控;她嘗試做夜晚女人的工作,換上紅裙僞裝自己是十六歲少女,她一定感受到生理上青春期的預兆與萌芽。于是,她如此嚴肅又天真地向典道描繪自己的計劃。在她的計劃裡,她俨然如一個成年女性在做出判斷與行動,她正在通過勾勒這樣一個成年女性的自我形象,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同時,你又不免看出荒誕與天真。她前一句剛信誓旦旦和典道說他們将乘車離開這個小鎮,後一秒便裝着遺忘登上了返回家的公車。她仿佛做好了所有準備,行李箱、紅裙、生存計劃,但一個十一歲女孩的幻想在險惡複雜的世道眼裡是如何不堪一擊。她宛如微微綻放的花苞,當她換上那一身不符她年齡的紅裙,她看上去成熟又稚嫩。她下午還毅然決然地走向自己對未來的計劃中,但晚上在藍色泳池笑得像個孩子。于是,你懂了,這就是十一歲女孩的模樣,這就是夾在孩童與少女之間的特殊狀态。懵懂又想假裝成熟,叛逆但又如此脆弱。

岩井俊二拍出了邁入青春期以前女孩的真實狀态,這是一份珍貴的記錄。不少電影與書籍描述過十三四歲、十七八歲的少女青年,人們往往留戀與贊歎青春璀璨如煙花盛放,卻總會不小心遺忘自己當年也曾是一個火花般的十一歲女孩。

(三)“私奔”的結局:男孩與女孩的懵懂好感

這場“私奔”計劃的結局是他們回到了小鎮。他們來到了泳池,典道呆呆地看着奈砂一點一點沉入遊泳池的水底。一開始的莫名其妙與慌亂,而後兩個人開始盡情地在泳池中玩耍嬉戲。

那一幕場景非常美好,令人怦然心動。藍色的、明亮的、波光粼粼的遊泳池,閃動着光線,奈砂與典道在水裡遊動、潑水、漂浮。鏡頭裡有奈砂明媚的笑容,跳躍的泳池光線,四散的水花,藍色的泳池與夜色。背景音樂是“Hug me like a friend. Kiss me like a friend.”男孩與女孩在泳池中戲耍鬥鬧,沒有激情的動作、熱烈的親吻、暧昧的擁抱,他們就隻是笑着、鬧着、遊着。那些青春期前模糊的、不成熟的、懵懂的好感蕩漾在泳池的漣漪裡。

那一幕場景最後一個鏡頭,奈砂說:“下個學期又能見到你了,我很高興”,留下她淋濕的長發、明亮的臉龐,還是她慢慢在水中滑行向前方的背影……

...
藍色遊泳池與奈砂

二、第二條線索:男孩們為證實煙花的形狀徒步燈塔

這是四個非常典型、常見的、熟悉的十一歲男孩。看着他們我不禁會想起小學班級裡的男生們。

(一)純粹與快樂的男孩子們

他們喜歡《灌籃高手》、打遊戲機,喜歡學習偷懶、盡情玩耍。他們四個有着明顯的身體發育上的差異,有一個男孩個頭最小、聲音仿佛也如七八歲的孩童,但卻調皮搗蛋。有兩個男孩,個頭比另外幾個明顯高出許多,骨骼與肌肉也開始顯現出青春期發育的征兆。典道與健佑,身高與成熟度介于二者之間,他們倆身高中等,典道的神清與行為風格,都帶着一絲沉穩的氣質。他們這個年齡,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煩惱,每天上課學習、下課玩耍,回到家看電視與打遊戲,或者和夥伴們一起四處遊蕩。細想一下等他們再過了幾年,成為十三四歲的少年,彼時他們的心靈會更加細膩與豐富,也會開始思索與困擾于一些諸如愛情、自尊、自我、生活的命題。如此想時,你不禁感慨與珍貴他們此時的純粹與快樂。

(二)在生理與異性追求上的好奇

他們也開始看見青春期的微光,表現在生理與對異性的好感上。電影開頭,觀衆會看到,高個子男孩惡作劇騎自行車的女老師,小個子男孩故意在胖女孩前搗蛋吸引注意,健佑和典道比賽打賭訴說着對奈砂的喜歡。他們在這個年齡,開始表現出異性的好感,萌生出生理上的好奇。在電影末尾,當四個男孩一路疲憊地穿行在前往燈塔的小路上,健佑忽然高呼“奈砂,我喜歡你!”,本以為會引起接下來三個男孩的嘲笑,結果沒有想到剩下的三個男孩都開始呼喊自己心中的追求對象,無一例外。這也是這個年齡的男孩,不同于七八歲小孩的一個區别吧。

(三)自尊與少年氣的預兆

在電影的幾處細節中,我們還可以從這五個男孩身上,看到他們脫胎于男孩、産生少年氣的一些征兆。比如當健佑和典道,商量着是否要一起去和兄弟們彙合,典道說如果不和他們說一聲悄悄走,會不太好,說這是男人之間的約定。短短幾句話,你就能看到這個年齡的男孩們,開始重視自己在團體中的身份、自尊與影響。

在電影中,有兩個假設,一個是健佑赢了遊泳比賽,一個是典道赢了遊泳比賽。在第一個假設中,當典道知道健佑食言,讓奈砂無法按計劃“逃離”,隻能回去承受母親的“魔爪”,那一刻,他想着心愛的姑娘,忍無可忍,過去便給了好朋友一個堅硬的拳頭,然後義無反顧地離開。這也是一個非常動人的細節,這是他身上萌生出的少年氣、男子漢的自尊。

三、煙花綻放前的火花,青春照耀前的拂曉

不禁感歎,喜歡電影名就叫做《煙花》,喜歡電影全部情節圍繞着當天發生的煙花大會發展,喜歡貫穿整部電影的論證“側面看煙花到底是圓的還是扁的”,喜歡整部電影中煙花的這個意象。

如果說,十三四歲、十七八歲的青春是璀璨光明盛放的煙花,那麼十一二歲的男孩女孩們就是煙花正式開放前那些呲呲爆破的小火花。這是我看了這部電影後,想到的最适合的比喻與意象。

黎明升起前的晨曉,玫瑰綻放前的花苞,煙花燃燒前的火花,同黎明、玫瑰、煙花相比,或許不起眼,但卻也同樣珍貴。

電影最後一幕,典道在煙花大會上遇到了老師,于是他也問了老師同樣的問題:“煙花從側面看是圓的還是扁的?”老師的男朋友将典道帶到了一個真正的煙花工匠面前,煙花工匠打算親手引燃一個煙花讓典道知道答案。

工匠引燃了火柴,火星四濺,他随即俯卧在地。緊接着,我們看到了典道頭微微揚起望向天空,看到他瞳孔裡明亮的光線,緊接着前文的音樂再次響起“Hug me like a friend. Kiss me like a friend.”——鏡頭中,一個紅色的煙花,宛如玫瑰,宛如水母,宛如城市的霓虹燈,如此絢爛而寂靜地綻放在夜空中……

...
“煙花不要從側面看,要從下面看。”

在背景音樂中,燈塔上的男孩們也看見了煙花,他們詫異而驚訝地直指天空,典道仍然在安靜地沉浸地看着夜空。電影鏡頭中,隻有輕柔的背景音樂,聽不到煙花燃放時的巨大的鳴叫聲,那這份寂靜的巨大綻放,如此動容,讓人感動得不禁想落淚……

...

電影末尾,老師對典道說:“煙花不要在側面看,要在下面看。”這是否也是一種隐喻?十一歲的男孩,争執着側面看的煙花是圓是扁,他們處于青春期前的特殊階段,他們此時仿佛在從側面渴望窺探青春的模樣。但是青春是“圓”是“扁”,都不要從側面看,從下面看,才最美麗。這份下面的視角,正是處于青春中的少女少年們所在的對青春最佳的體驗視角。

他們看着煙花綻放,仿佛也在看着這一場即将在他們面前徐徐展開的青春盛宴。

于是,想到了電影海報上,是這五個男孩與奈砂在橙紅色光線下的影像,他們的臉龐在橙紅色的光中異常美麗。那橙紅色的光,可能是夕陽,可能是煙花,照在他們身上,正如青春來臨前照在他們身上的曙光。

...
電影海報上橙紅色的光

不要忘了,煙花綻放前的火花,也如此美麗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