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楊紫瓊憑借《瞬息全宇宙》獲得金球獎最佳女主角,也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一個人得到了矚目,得到了名和利,大家就會下意識扒拉她成功的路徑,看看是否對自己的人生有參考價值。
仔細看楊紫瓊的路徑,你會發現,她對我們普通人而言并無太多助力,但對内娛女明星卻是莫大的“諷刺”。
她與内娛的女明星,可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走向名與利的路徑不同,姿态也不同。

内娛女明星,忙着裝點少女感,裝點風情,誓要在紅毯上一決高下。
撕番位,拼代言,卻忽視技藝。
于是我們看到,滿屏都是“白幼瘦”和“無根無基的風情”。
而楊紫瓊擁有的是另一種“性感”,是對内娛女星的降維打擊,不風情,但自信且強大,是大家眼中關于“成熟女性”的理想模樣。
是木蘭馳騁疆場,斬落偏見,斬落陳規,斬落原始條件的懸殊。
是圈内衆人忙于修煉“媚術”,用美貌、人設,維持對觀衆的吸引力時,她古闆又遲鈍,隻想着練武,練演技。
除此之外,不做額外功。
哪一條路徑更高明呢?
回過頭看,内娛女星仍在小打小鬧。
楊紫瓊卻在另一條“性感”的路上越走越遠,終于等到“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性感,是噴薄而出的生命力
如果把楊紫瓊“熟女式的性感”解析為自信,也不是很恰當。
自信不是每個狀态下都迷人的。
比如那種無根無基的自信,就容易被調侃為“普信”。
而楊紫瓊的自信來源于她堅持不懈的自我建設,并于最後得到了世俗裡“功成名就”的回饋。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所有的肆意與極樂都寫在了臉上。

換而言之,她的自信,是對“努力就會有收獲”的笃信。
于是在生命的每時每刻,都充滿了生命力和行動力。
在她摘得影後桂冠的《瞬息全宇宙》裡,楊紫瓊飾演的伊芙琳,經營着一家洗衣店,丈夫怯弱無所事事還要與他分離,女兒叛逆愛頂撞。
理所當然,伊芙琳是家庭裡身心俱疲的那一個,要忙于生計,與審計師過招,又要和孩子丈夫“周旋”。
她不喜歡當下,常常想“要是我能這樣就好了”。
于是突然間,她擁有了超能力,可以穿梭到任意平行宇宙。
變成作家、變成女俠、變成廚師、變成石頭。
變成沒結婚沒當媽的自己,那是個輕盈,無負擔的女孩。

現實裡,上帝不給任一個人類超能力,楊紫瓊卻自己修煉來了超能力。
與内娛女明星不同,楊紫瓊的每一個階段都是野蠻生長的狀态。
在香港影壇時期,靠武藝,劍走偏鋒。
好萊塢時期,也要單打獨鬥。
沒有粉圈的鼓勵和庇護,沒有寄希望于美貌。
大多數時間,她默默蓄力,默默等待。
别說是和今日比,就算是和當年的香港女星相比,楊紫瓊也畫風清奇。
别的女明星,多風情,多美豔,周旋于富商間,挑逗富太底線,然後在熒幕上盡情發散魅力。
可楊紫瓊不同,她是打女,臉上的線條很剛硬,又總是抿着嘴唇,不苟言笑。
她不是不能當美女。
她出生在馬來西亞,爺爺輩就是開公司的富豪,父親是律師,有錢有聲望。
所以她從小接受精英教育,4歲開始就學習芭蕾舞,長大後到西方拿舞蹈戲劇學位。
21歲那一年,憑借美貌吃飯,參加了選美比賽,成為了“馬來西亞小姐”。
後來簽約了第一任丈夫潘迪生的演藝公司,開始闖蕩香港演藝圈。
第一次演戲時,她還是美女。
在《貓頭鷹與小飛象》裡,她飾演一個怯弱愛哭的老師,别人厲聲幾句,她就哭得梨花帶雨。

畫面很動人,但楊紫瓊不喜歡這樣的角色。
公司問她想走什麼戲路,她說她想演武打片。
她從小學習舞蹈,“練舞”和“練武”有共通之處,反正都是調動四肢的,應該大差不差。
于是她被帶去了洪家班,修煉了兩年的武打。
她很用功,每天都要操練五六個小時才罷休。
1985年,她在電影《皇家師姐》裡飾演女警,身手了得,身姿靈敏,讓觀衆過盡了打戲的快感。
由此,楊紫瓊開始了“厮殺搏鬥”的人生。
《超級計劃》、《詠春》、《警察故事3》……
她憑借矯健的身手,給觀衆留下了“香港第一打女”的稱号,一度成為亞洲片酬最高的女明星。
靓女靠“靓”,打女靠“搏命”。
1995年,拍攝《阿金的故事》,楊紫瓊在裡面飾演一位女武師。
拍攝一場高空戲的時候,她意外從六米的高的高台墜地,險些偏癱。
導演許鞍華為感謝她的貢獻,特意在片尾說明了情況。

那一年,楊紫瓊對當打星有了猶豫,半條命都快沒了,還要繼續嗎?
答案寫在後來。
她不僅要“打”,還要“打”進好萊塢。
1997年,她因出演電影《明日帝國》而名噪一時。
起身飛踹,從高處一躍而下,這些對于曾經因打戲負傷的楊紫瓊而言都隻是“灑灑水”。
無論是在戲内,還是在戲外,她都樂于挑戰人體的極限。
當時的《國家地理》邀請她拍攝一組大片,看似是邀約,其實多少有些刁難。
在外人看來這組大片幾乎不可能完成。
拍攝地點是在半空中,她唯一反抗地心引力的鍊接,是直升機上掉下來的一根繩索,除此之外,她還要擺出高難度的動作。
但在反複的試飛與調試中,她做到了。
好萊塢不是溫室,對于楊紫瓊的身份而言,更加不是。
在金球獎上收獲獎杯的楊紫瓊,距離上一次獲得全世界關注,其實已經過去了很久。
在《藝伎回憶錄》裡,章子怡憑借此片獲得金球獎提名,成為那時第一個得此殊榮的華人女星。
而作為配角的她,什麼也沒有。

在此之後,楊紫瓊在好萊塢的奮鬥并不如意,出演主角的機會并不多。
在《極速秒殺2》、《摘金奇緣》等影片裡,都隻是戲份不多的配角。
始終等不到那一個,當主角,證明自己的契機。
終于,她等到了《瞬息全宇宙》。
對于她意義之重大,可想而知。
那是好萊塢頭一回讓華人女明星當大女主,也是她第一次在好萊塢裡當大女主。
走紅毯時,她接受采訪,長歎一口氣:
“埋首事業這麼多年,看着那些光鮮亮麗、功成名就的前輩,我内心肯定是有不甘,好在現在我終于被大家看到了。”

在緻辭上,她提到自己已經年滿六十歲了。
無論是在哪個領域,“六十歲”都意味着拼搏的空間日益緊縮,所有人都催促你停下腳步,趁早養老享樂。
但楊紫瓊說今日的自己依舊幹勁十足,自己已經奮鬥了四十年,絕不會輕易放手,把世界拱手讓人。

所以我們笃定,60歲的楊紫瓊,未來可期。
性感不是讨好,是放肆做自己
把楊紫瓊和“性感”一詞聯系到一起,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
那麼長、骨骼明顯的一張臉。
眼神裡沒有太多的柔情,看着兇,有些強悍,甚至乎老氣橫秋。
這些面相特質完全與女性化背離,怎麼會談得上性感?
隻能說,還是太武斷了些。
來,看看這些片段。
《星月童話》裡,常盤貴子與楊紫瓊同框。
常盤貴子應該是站在大多數人審美點上的那一位,眼睛又大又水靈,滿目柔情。
最重要是,相比于楊紫瓊那一張“馬臉”,她面部的比例更接近于“三庭五眼”,給人的感覺更親切舒服,也更女性化。

可楊紫瓊在她面前有輸嗎?
沒有。
她牽着馬匹向你走來,暖陽把發絲照得金黃,語笑盈盈。
切到中景,手臂上的肌肉若隐若現。

又或是,擡手抽出簪子,一頭茂密的秀發傾瀉而下。
她轉頭望你,你終于從她眼神中看到一絲焦灼與茫然。

但這種焦灼與迷茫,區别于常盤貴子那種少女探世界,對于一切一切都心裡沒底的“懵”。
楊紫瓊這樣,更像對人生已有了感想和答案,大部分狀态下是笃定的。
但偶然之間洩露了那麼一絲猶豫和怅然。
網絡把這樣孱弱的眼神叫作“破碎感”。
常盤貴子是琉璃花樽,無時無刻不脆弱易碎,惹人憐。
楊紫瓊是擺在桌沿的玉镯子,沒那麼易碎,但被手欠的小貓推下了地,還是出現了裂痕,更揪心。

少女與熟女的區别,也許就在這。
有人覺得少女活色生香,熟女老氣橫秋。
有人覺得熟女智慧妩媚,予人力量感,少女天真爛漫過頭,沒滋沒味。
還有人貪心,全都想要。
常盤貴子和楊紫瓊在性魅力上并沒有高下之分。
有高下之分的是審視者的審美力。
假定是與之談戀愛,你覺得她的存在應該是襯托你的高大、腦力,她隻能聽話、隻能示弱,那隻能欣賞少女感的美。

你覺得你該和她平等地對視,感受她的聰慧與閱曆,那恭喜,審美剔除了偏見狹隘,往多元走了。
現實中,大多數内娛女明星們走的性感風,其實大多數都是“少女式的性感”,是帶有讨好意味的。
她們把性感簡化成“魅”,眼神媚,姿态媚,可這種媚需要依托演技。
而楊紫瓊的性感,是另一種性感。
她不讨好異性審美,也不讨好世俗陳規。
她對于情愛的态度是——與其遷就别人,不如遷就自己。
她的好幾段感情,每一任伴侶都是大家眼中的鑽石王老五。
26歲時嫁給了開演藝公司,又引她入行的富豪潘迪生。
離婚後又與楊秉梁戀愛,對方是珠寶行的董事,兩人一度走到訂婚的地步。
1999年時,她與當時的男友,寰亞的高層鐘再思,一同開辦了電影公司,相愛四年後還是分開。
2013年,楊紫瓊終于再婚,和法拉利的總裁讓·托德結束了九年戀情,厮守至今。
你以為她的人生理想就是找一個看似穩固的依靠,讓渡自我,然後相夫教子度過餘生嗎?
不是。
在遇到現在的丈夫之前,她每一次分開的緣由都是:男友試圖把她禁锢在家庭裡,要求她息影在家。
楊紫瓊當然不,擺脫一段消耗人的關系而已,說一不二。
她不隻對愛情潇灑,對那些七嘴八舌的偏見與世俗陳規也潇灑。
梅豔芳葬禮上,身為她生前知己的楊紫瓊,不顧禁忌,不顧家人朋友的勸阻,堅持為好友扶靈。
她就要推開陳規的阻礙,鄭重的送友人最後一程。

金球獎上,楊紫瓊上台緻辭時發生的一個小插曲,也引發了争相報道。
當音樂響起,示意她發言已經超時,應當到此為止時。
楊紫瓊說了一句:“Shut up!"。
又調侃說:“說真的,我能把你打趴。”
對自己表達欲的捍衛,勾勒出了楊紫瓊的自信與強大。
“你們有你們的預設,我有我的堅持”,楊紫瓊的潇灑,來源于對自我的忠貞。
90年代的楊紫瓊已經是如此,訪談節目裡侃侃而談,想說什麼說什麼,沒有一絲一毫的擔憂,沒有一絲一毫的顧慮。
說自己轉型成為動作片演員的興奮,嫌棄成龍對于女生看法的老土。

由頭到腳都散發着自信——她明亮的雙眸,她擺動的肢體,連發絲都被她帶得起舞。
那一頭茂密的秀發,佐證着她的生命力。
這語笑盈盈的模樣,實在性感迷人。
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也構成了她的另一種性感
回過頭看,她在自己的演藝之路上,有過兩次選擇。
一次是摒棄港片裡的柔弱美女角色,劍走偏鋒,當打女。
一次是在好萊塢裡前路茫茫時,依舊肯“等”,而非向下選擇,跑回華語電影演“媽媽”,演“阿姨”。

她也熱衷于挑戰身體上的“不可能”。
選擇靠打戲劈開電影之路,打到遍體鱗傷依舊打,去拍攝不可能完成的大片,都是例證。
無論是兩次偏執的選擇,還是對武打的熱愛,都是她蓬勃生命力的外在顯化——勇于堅守,勇于超越自我。
這樣的生命力,也構成了她的另類性感。

“性感”常常被誤認為是向外發散魅力,大家把它異化成一個個标簽,覺得是“風情撩人”,覺得是“狐狸精轉世,攝人心魂”。
向異性讨愛,周身洋溢着讨巧的柔情,泛濫的風情。
向大衆讨愛,用力迎合大衆審美,費力包裝大衆所喜愛的人設。
這樣的性感,用外界的“愛與不愛”衡量自己的魅力,把自己的價值證明寄托在外人外物身上。
或許能吸引來一時的寵愛,但絕不長久。
可真正的性感迷人,從來不是讨巧與讨好,而是表裡如一的豐盛。
内在豐盛,于是堅韌且自洽,永無“情緒内耗”。
那部分多餘的,施舍給旁人的柔情與愛,就是旁人眼中你的魅力。
外在豐盛是内在豐盛的果,是掙紮與蛻變的完成時,是你專注于自我建設,對名和利無執念了,名和利卻朝着你滾滾而來。

這樣的“性感迷人”當然長久,沒有讓人日久煩膩的泛濫負能量,卻有人人向往的名與利。
面對這樣“性感”的楊紫瓊,大家的寵愛與豔羨隻增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