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于美慧與高聞離婚之後,女兒洋子跟着爸爸一起生活,隻是偶爾到媽媽那裡過周末。一次意外,于美慧經曆了一次“入室盜竊案”,奇怪的是并沒有任何錢财丢失,丢失的物品僅有她的日記本。于美慧猜測日記本是她的女兒洋子拿的,基于離異後她與洋子之間敏感又小心的關系,她也沒有開口多問。洋子得知是媽媽放棄了她的撫養權後,便對于美惠心生芥蒂。

影片以洋子閱讀媽媽日記本為線索,引出洋子一家三代女性的故事,反應出當下時代女性(也許不止是女性)共有的一些問題,例如重男輕女,原生家庭的影響,傳統婚姻觀的束縛……

影片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似乎每一個人物在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會有那麼幾個原形存在。于美慧和朋友豔姐說着一口地道的四川話,豔姐吐槽于美慧離婚之後還沒找到合适的男朋友時說,“我看你,除了裝窗簾,其他什麼都不會。”結婚,離異,放棄撫養權,拼事業,被催婚,和孩子的疏離……似乎身邊總有幾個女性在經曆着這樣的生活。再有甚者,如于美慧一般,好不容易遇上了一個對自己還不錯的男人小東北,想和他安穩過日子,卻發現一切都是假象,最後被卷跑了為女兒掙的辛苦錢。

同樣生在離異家庭跟着父親一家生活的我,對于洋子的遭遇更能感同身受。當父親有了新的家庭,對女兒的忽視似乎在所難免——因為弟弟看電視過于專注,沒有接過寶寶削好的水果,寫作業的洋子才能收到那盤水果;即便是爸爸為洋子買了新的畫本,也可以因為弟弟想要畫本而給年齡更小的弟弟。

高聞愛洋子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在離異家庭和重組家庭之中,他的愛在所難免地被分散給新的家庭。高聞是一個複雜的男性角色,談不上好但也絕對談不上壞,他在兩個家庭之中夾着,有太多的無奈。

于美惠愛洋子嗎?答案也是肯定的。當追求她的男人問她為什麼不把生意做大些時,她說女兒還小,不想跑太遠。

...

于美慧不敢詢問洋子日記本的事情,為什麼呢?她對于女兒有愧疚。即便離婚一事說不上誰對誰錯,但她内心依然因為沒能給女兒一個完整的幸福的家庭而感到内疚。那時她認為高聞能給女兒更好的生活,但也無法抹去她放棄女兒撫養權的事實,她隻能盡可能地在其他方面補償洋子。洋子在車上質問于美慧,你為什麼放棄我的撫養權時,為什麼不來問我日記本的事時,三代人的困惑其實也濃縮在洋子的困惑之中。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場面是,最後一家人為洋子姥姥的大壽慶生時,姥爺帶着新的老伴兒來敬酒時候場面的尴尬,于美惠帶着新的男友回家遇見帶着女兒來的前夫高聞……

點蠟燭之前,于美慧以為洋子睡着了,才敢輕輕地吻她。洋子沒有睡着,感受到了母親沉默而又深沉的愛,才會有之後和她一起為姥姥點蠟燭的那一幕——三代女性在燭光下同框的溫馨。

...
...

這讓人不禁思考,是導演對于洋子未睡着的刻意設定才讓洋子感受到了母親的愛。試想如果洋子那會兒真的睡着了,對母親仍然心存抱怨,她們又何時才能冰釋前嫌呢?

(但我個人理解,洋子與美惠的和解是一定的。洋子和于美慧的情感是不同于于美慧和她母親的,于美慧是一個新時代的女性,她對于洋子的愛是純粹的母性的,而我不知道美惠的母親如果給美惠買房,是不是也會大方地掏出給弟弟那麼多的錢……)

也許繁忙的生活沒有如電影裡那麼多的機會讓我們與所愛的人冰釋前嫌,但我們用心體會後會發現——隻是不說,不是不愛。

最後附上平易近人的李珏導演美照,感謝她的耐心解答,感謝她給我們帶來了一部難得的真實的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