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如下:
导演首作的阳光照耀青春里,我个人强烈推荐,入选我本人的年度十佳
画面和音乐特别美,静水流深的年华感恍若半空中漂浮着一根安静的针,导演以其纪录片的工作经验对准生活最边缘最“不正常”的人群,捕捉他们内心闪耀的光芒和蓬勃的生命力,触动人心
不过因为是导演首作,在一些画面和节奏的处理上还是稍显稚嫩,对女性角色也做了刻板和符号化处理
总之是瑕不掩瑜的,个人可以打到8.3-8.5分。

以下是影评(含剧透):
我觉得青春里的表面叙事对标的是《我不是药神》
一开始男主落魄、执拗与世俗不容
中间遇到一类边缘人群,情不自禁想要远离却又无法远离
最后经历了一些事情,男主与自己的内心和解,理解了边缘人群们的思绪以及选择。
但它没有药神那么爽,节奏也没有那么好,许多镜头更偏向挖掘人性幽微的闪光点和需求,一点点地勾勒出每个人所拥有的最大共性——爱。

肖央饰演的何立为,一个执拗的不融洽的天才,执拗到分裂出了数个人格,其中最理智也最信任自己的保护型人格叫“骆驼”。
从一开始,骆驼就无比的相信他,夸他是天才,是父母的骄傲,是社会的栋梁,当真相被揭开的一刻,何立为没有崩溃,他开始通过药物试图治愈自己。
这是一个反常规处理,也暗示着,导演没有想把何立为塑造成一个传统的英雄似的大男主,没有想就是爽一把。不是什么有个人格怎么了?我就是了不起!我就是没病!而是我有病那就治病……这是一个非常正常且真实的思维路径。
但是,何立为失败了。药物没有杀掉骆驼。
但也没有完全失败。因为骆驼说他是个蠢货,是个丢人的东西,是个傻子,不再罔顾现实对他进行夸耀,而是触及现实地对他进行剖析。
于是,骆驼质问他:你凭什么把我当成一种病?我就是你啊!
何立为也终于想起来了,骆驼是自己小时候的外号,是丧母后一直保护着他脆弱敏感性格的防护罩,是自己的一部分….…他就是自己。
从此何立为不再逃避自己内心的软弱,逃避自己一事无成性格糟糕的事实,悦纳了自己。

春夏饰演的林春春,承载着导演对女性刻板印象,承载着银幕被观赏者身份的同时,其实也承载着导演近1/3的表达。
一个经常自杀的精神病人,一个对着树自言自语的精神病人,我们其实见过很多了。但是林春春她有一幕幕细节的铺垫,以至于,这不是一个电影的身份设定,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春天花开冬天花落,生死轮回这些都是常理,所有人都会为之害怕,而林春春则害怕到了极致。说到春,她就想到了花开就想到了冬天随即就想到了死……无能的眼泪便从她的眼睛里滑落……那一幕,是我们与她真正共情的时刻。
但是何立为说:你不能因为花落,就不让花开了,对吧?
但何立为将被砍掉的树的种子交给她,道:你看,树其实已经逃出去了。
他将生死打破,将死亡说成是“重来一回”。
好轻盈。林春春想,她道:“我也要重来一回,我们一起重来一回。”
死亡的沉重从她身体里抽离,从此生活活了过来。
她开始跟何立为谈恋爱,开始幻想二人在森林里踱步,开始拥抱每一个人,因为她相信拥抱能带给每个人活着的被尊重的温度。
从她身上,我看到了最纯粹的爱。对自然的万物、对精神病人、对自己爱人、对关自己紧闭的院长……她真切爱着万物,以最平等和尊重的姿态。
今天天气晴朗,晚上却下了点小雨。我没有带伞,在绵绵细雨中跑到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但林春春对我说:打伞的人真是浪费了这么好的雨
我简直要落下泪来..….

精神病人们承载着导演对尊重和平等的表达。你说他们怪吗?他们各有各的奇怪。
但是逃跑的病人,一直在寻找他的家人;因酒驾而精神失常的病人戒酒了八年;把自己的积蓄交给何立为请律师的病人们;帮助精神病院赶跑闹事者的病人们;即使被逃跑的病人出卖,知道他家人已经没了,但看着他其实知道一切仍惘然的眼睛,还是说了最善意谎言的何立为;以及林春春对树与人同样平等的关爱,这影响着何立为开始思考,开始为此感到愧疚,最后跟她进入了同一片森林…..
他们是病人,但他们首先是一个人。导演以罕见的平视视角,用最轻微和温柔的笔触描摹他们的每一个人……描绘他们的阳光、善良、积极生活……
林春春问:我们这样做正常吗?
何立为吻住了她,这就是答案。
不是以恋爱作为卖点或者说奇观(比如小丑2),而是真的在思考什么是爱,因为什么而产生爱……以至于二人亲吻时,观众也觉得无比幸福。
这样的感情,才是爱啊。

院长、洪主任还有时间的意象、孙悟空的意象等等我就不解析了。有隐喻,但不是我感兴趣的隐喻,就交给大家吧
《阳光照耀青春里》,这是个好名字,也是部好电影,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