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了很久,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前面因為期待看了原著,也看了電影改編,發覺三者發展脈絡其實都截然不同。
原著《大喬小喬》主要是反映社會現實,用許妍和喬琳這一系列角色的故事這個縮影,來反映一代人在特定的政策、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展現出的社會現實和風貌特點。

...

電影《喬妍的心事》保留了大喬小喬姐妹的主要關系特質之一 —— 互相取代,互相羨慕(換句話說是嫉妒),互相扶持。其他的相關設定改動較大。隻保留了喬妍開車接回喬琳,兩姐妹一起睡覺,同沈皓明吃飯這幾個主要的戲劇沖突(可能其他地方還有,但這幾處最完整)。但是這幾處情節對整個原著故事來說,是最能反映兩姐妹的關系,信息量大,最具有戲劇性的情節。

電視劇《許我耀眼》我看到第十集,基本保留了人物的性格底色和人物設定。但是故事重點從姐妹倆改變成了許妍一個人。
其實電視劇是對原著故事的一種擴容和續寫。大喬小喬重逢會面本來是原著故事中的最大戲劇沖突,但在電視劇中,這隻是衆多戲劇沖突其中之一。這就意味着,原著中許妍渴望“躺在姐姐的房間那張床上”這種細緻想象所傳達出來的深層痛苦,将會被量化成許妍一次一次為了掩蓋謊言的精心布局。

...

它仍舊在訴說一個不被偏愛的小孩的故事。但是這個小孩不再糾結于可怖的、變态的現實(應該有很多人不知道原著裡喬父母是極端的反計劃生育反堕胎人士,導緻喬琳不敢打掉前男友的孩子,最後留下孩子後跳河自殺),而是擯棄了所有困難,去擁有向上的勇氣和能力,來獲得更好的生活。

其實看過的人會發現,這是一個都市愛情故事。許妍作為女主愛男主沈皓明,但她的愛沒那麼純粹,她希望從愛情的形式裡得到背景支持,得到晉升平台,得到人脈和手段的提升。這在傳統愛情劇中不常出現。她裝作體面,裝作家境優渥,她不算善良,她有手段和心機,可她并不卑鄙,反而是接近真實。

我們觀衆沒有因為她的僞裝而失望,反而非常激動。原來所謂愛情劇可以在一定尺度内設定一個有明有暗的現實人物。她為達目的不折手段,甚至可以做一些相對激進和冒險的事。她可以騙人,可以心虛,可以做錯事。我覺得這是一種突破,也是我最欣賞的地方。

...

男主沈皓明,我本來以為非常可能成為一個花邊角色,但他的角色深度是我看劇時發現的意外之喜。縱橫商場多年,至少應該有沈皓明這樣的手段。他作壁上觀,看着許妍從費力地與婆婆周折,到遊刃有餘地幫他拉攏人脈。他從未直接插手,直接表明心疼和愛,而是像把玩玩具一般,背後操作,欣賞許妍奮力時的不體面,和憑空被幫助的惶恐。

...

他竟然隻想要拿許妍做等價的利益交換。巧合的是,許妍不懂愛,以為被愛,隻要沈皓明的愛。男主懂得愛,不輕易愛,從不施舍愛。于是建在沙灘上的堡壘,本來有沈皓明的支持,在離婚的那刻注定坍塌。(可是為什麼有點興奮)

我很喜歡導演在前期的叙事着重點完全聚焦在女主身上以至于讓觀衆忽視了男主的這種處理。随着劇情的推進,男主逐漸顯露出他的主動權,我們漸漸發現,男主也站在了叙事的中心點上。希望這樣的設計能夠為離婚這樣一個情感高峰帶來一個很強的沖擊力。以此來完成許妍放下僞裝,成就真正的自我;沈皓明放下所謂利益,真正感受正常的婚姻和愛情的整體蛻變。

看完之後再補充,總之非常上頭,非常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