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過導演的《包寶寶》,那也是一部與“令人窒息”的母愛相關的作品,本片中總是出現包子,不知道有沒有跟上部作品暗暗聯動的意思。

在配樂方面,迪士尼總是給人一種穩定發揮的感覺,弦樂和民樂的使用都是那麼的恰到好處。當美美的初次儀式進行時,外婆等人唱的粵語歌謠塑造了外婆古闆的形象,而第二次儀式開始時,外婆等娘家人的力量微弱,當來自朋友的節奏、來自偶像的歌聲與家人的傳統歌謠自然融為一體的時候,還是讓人覺得很震撼的。

并且,連響鼓、木魚上面都有小熊貓的元素,這未免也太可愛!

“媽媽”角色的塑造,可能略有誇張的因素在,但不得不承認,在我們身邊确實有這種過于關注自己孩子的母親存在。

或許在學生時代大家身邊都會有這種人,特别乖巧、特别聽話、特别循規蹈矩、特别受老師喜愛,但卻會做出更加幼稚而又叛逆的舉動。我們會從這對母女身上看到很多人,也會看到自己。

雖然故事設定在2002年,但其實除了具有時代特色的電子寵物和老式電視機之外,我并沒有感受到太多屬于二十年前的時代感(也可能是因為初次觀看,注意力沒有放在細節上)。發生這些風波的時候,主角13歲。

13歲的我在幹什麼呢?

初一下學期,正是沉迷于“二次元”的時候。第一次和朋友化妝去漫展,還是媽媽帶我們找的化妝師。初二的時候,去了濟甯最大的漫展,對于當時的我來說,這次出行算是一次小突破。那天,是我第一次獨自出市。

13歲,也是我對tfboys的迷戀最深的時候。初中階段,也是一次“追星”狂潮的湧現階段。

月經初潮、青春叛逆,在13歲的階段,是一個女生對于“尋找自己”的一次嘗試。

我們究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

其實我認為,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尋找自己”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接受“平凡的自己”的過程。

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平凡,是在小學二年級。在此之前,身邊的大人為了維護我們稚嫩的心靈,對于小朋友總是隻有誇贊的話。做得好了是聰明機靈,做錯了是笨拙可愛,總之,一句“小孩就這樣”可以總結一切。某一天我的數學考了89分,被老師留下了。那是我第一次經曆“叫家長”,也是唯一一次。在我的成長道路上,我一直維持“好寶寶”的人設,對于當時的我來說,被留堂是一件特别丢臉的事。那天是姥姥來接我,現在已經不記得她有沒有訓斥我了,隻記得在等待她的過程中,我特别擔心她對我失望。

因為擔心她們對我失望,所以不敢做出她們不喜歡的事。

我是這樣,美美也是。

她不敢承認自己喜歡“四城男孩”,因為在媽媽的口中,他們被貶的一文不值。她也不敢被媽媽知道她對便利店男孩動心,因為她擔心這會讓媽媽懷疑她要“變壞了”。她說她總是可以自己做決定,但是其實,她一直被困在媽媽賦予她的“人設”裡。

這很正常,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人設”,大家其實都難以丢掉自己的偶像包袱。

在成長的每個階段中,我總會在不同的時刻意識到自己的平凡,但是同樣,我偶爾也會想——平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

當媽媽對美美說“不要猶豫不前,不要為了任何人停留”的時候,我僅僅是感覺她說的對,被家人眼中的“自己”束縛,确實是美美的困境。但當她說出“你走得越遠,我會越驕傲”的時候,我終于被觸動了。上大學以後,我總是會考慮到關于未來的問題。我一直知道家裡人希望我回去,但是在每一次假期回家的時候,我也察覺到他們的變化。當我不願做出他們不喜歡的選擇的時候,其實他們也不願自己束縛住我的選擇。

希望我可以不為任何人停留,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