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vils advocate

看到有影評解釋advocate ,除了有擁護者之意,還有律師的意思——魔鬼代言人即律師,感覺标題妙哉。在電影情節裡父子,也可以叫與撒旦的最後對峙中,凱文問為什麼,為什麼是律師?撒旦說,因為律師最接近生活,你的小孩你的家庭時,其實也是律師作為介入生活的包含最多善惡的存在也讓這個标題更貼切。不得不反思律師擁有如此精彩的沖突而小小法學生的我卻苦苦掙紮初期看不到這其中妙意!

Free will –自由意志:來說說我看到的覺得很不錯的解讀——自由意志,電影中出現了很多回,每一次凱文打官司前的遲疑時撒旦都有在它面前耳提面命,說出種種退路和選擇“哦,凱文,你可以放棄,去照顧你的愛人,”他給予凱文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好勝心因為虛榮凱文沒有。仍是最後具有張力的對峙中,凱文以自由意志表示戰勝撒旦的各種欲望觸角。因為本片以魔鬼和天使的宗教象征來類比律師的正義與邪惡。我在影視作品的意識形态裡已經被正義、良善的品質熏陶麻痹。包括這部電影也在做着重複記憶庫裡千篇一律的式的人性的永恒話題。

但自由意志的解讀讓我在說教意味的道德符合裡看到了很多共通性的啟發:上學期疫情漸漸頹勢但人心仍然惶惶的一學期,仿佛都不知道自己身處哪種階段,被偷走的一半段人生體驗不得而知,當然以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個短短的匆忙學期裡我才仿佛入了法學的門道,到不是因為自己學的突然頓悟了,而是個别幾位老師的課程終于有了我以為很多令人深思的教學啟發!啊,現在才是碎碎念後的重點,上學期法理學講法與自由.曉梅姐用了功夫熊貓的片段來解釋一種自由:故事前情大概是熊貓師父以包子為誘惑督促熊貓習得武藝。習得後。兩人在争搶包子後,熊貓搶到并放棄包子。課上解讀熊貓:大緻是之前我是被欲望驅使想要去吃這個包子,但現在我不想吃了,是我自己不想吃。基努裡維斯在影片中的自由意志也是如此:我的自由不是我想要做什麼就去做什麼,是我可以自己決定不去做什麼.

與之相對的是撒旦的自由——艾爾帕西諾說,自由意志是很麻煩的,當初上帝創造那麼誘人的果子,卻讓人可以摸不能嘗。這是上帝的遊戲,他冷眼旁觀,等人犯罪時他就嘲笑。但這隻是對自由的含義不同理解,應當告訴人的自由是,你應當想做什麼就去做,盡你所愛。可以不用說抱歉的去做。哇哦,好純粹好利落的自由,我很喜歡。我很認同。上帝和魔鬼都有着對各自的自由的定義,雖然惡魔以虛榮為原罪,以基努為虛榮欲望生為其死在結尾最妙的虛榮橄榄枝為生命的繼續的對抗。會心一笑這個欲望的掙紮,自由的掙紮是,正義與邪惡是生命的話題,也就是一直并存可以交融的生命軌迹。

不是善良戰勝了邪惡,不是正義永不為奴。在卓越律師的生命軌迹裡,在宗教話題裡該隐與亞伯,路西法堕天使都是善于惡一體的化身。

善于惡的文學思考

很有意思的是介紹西方文學聽到有期播客将文學的解決個人困境話題,老師講一定要去讀外國文學,他的獨特之處在于他的每個主要人物都是有缺點的,他們有很多惡。最有說服力的是西方文化起源希臘神話裡的所有衆神,你看宙斯好色,赫拉善妒,還有很多很多有瑕疵的神。他們連神都這樣塑造,以真實的人為具象對西方人文精神的塑造就是看到惡,看到真相然後去克服,去找尋。在一個個沖突裡去找尋。可能老師解讀的時候沒這麼雞湯式勸服。但當時洗衣服時聽到真言仍有驚詫的頓悟之意。因為有好朋友好喜歡希臘神話,我看就好像看八卦,實則我是在看我自己。哈哈哈哈。想到我那麼排斥中國苦難文學,看外國文學純粹是為了看人性之惡能找到很多很多沒辦法描述的共通感的羞愧都煙消雲散。

這是播客鍊接——華東師範大學杜素娟老師談文學的福至心靈 https://y.qq.com/m/client/longtrack/index.html?songmid=002U3u3F1yemyw

想來總結一下:惡魔和上帝的信仰基礎到與性本善和性本惡有共通之處了。中國的影視文學作品基本上是按照性本善的内核開始的,在困境中磨難中綻放人性光輝的作品是代表,對大衆人格的塑造代表儒家文化的一開始孟子曰:“養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孟子說:“修養内心的方法,沒有比減少欲望更好的了。一個人如果欲望很少,那麼内心即使有迷失的部分,也是很少的;一個人如果欲望很多,那麼即使有保存的部分,也是很少的。“——以上是為了例證中國之善。啊結果孟子這句話直接可以對電影進行精确總結了。無論是哪種信仰本源都是對人性的包容和向善的勸導。方法有所不同。

對于西方和該電影的方法是自由意志,發現你心中的惡,發現那個欲望,去在為此掙紮追逐遇到的的無數test (榮譽,金錢,女人)中去克服它,對抗它(不想用這麼對立的詞,我認為應該不是一種對立,是一種融合後又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這個對就是萬國倫理了)。這種聽起來就和熱血澎湃的路徑是我很認同,并認為可以為之信仰的。我想要另談下這個路徑的吸引我的地方

最近在讀《德米安》黑塞的一部短篇哲學小說(我自己認為的)男孩因為撒謊被夥伴威脅後從一個隻懂得上帝教義的聖潔之家中進入了一個他認為的邪惡的肮髒的黑洞世界。他在童年時意識到了自己身處這兩個世界,在之後的成長路徑裡,他一直在這樣的兩個世界裡困惑和掙紮。過程中,直呼(世另我)這不就是我嗎,從某種角度來說,我的童年記憶就是這本書。從開始第一個謊言開始,從遇到恐吓自己的朋友開始意識到家庭的世界不是神聖的,不是世界的一切。到成人後做的每一次選擇,都像是和兩個世界的選擇。我時常時常有這樣的困惑,那種一直在的标準是什麼,那種信念是道德感嗎,是樸素的正義和善良嗎。有了是哪裡來的,是對的嗎。不想做爛人,成人世界真的殘酷嗎,那我現在做的動力是什麼,除了生存路徑的必要以外,自己的人性,本性的了解又是什麼呢?原諒我的碎碎困惑(敲字寫讀後感很開心,抓住機會)

德米安的一種解答和這部電影傳達的西方人性路徑我覺得某種程度上說不謀而合

悉達多9.0[德] 赫爾曼·黑塞 / 2009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德米安9.0[德] 赫爾曼·黑塞 / 2009 / 上海人民出版社

插播悉達多是因為都是一種自我的追随總要和外界的種種相融合和沖突,有共通啟發之處

對愛欲的解釋:愛不再是我起初理解的黑暗獸欲,也不再是對虔誠靈性的崇拜,就像我對貝雅特裡斯像的敬愛一樣。愛同是兩者,而且超乎其外,愛是天使和撒旦,是男性和女性,人和獸、最高尚和最邪惡之物的融合。我必要去體驗這樣的愛,我的命運便是去品嘗其滋味。我對它既渴望又害怕,然而它卻永遠存在,永遠淩駕于我之上。

福至心靈的一段,也是對以上的很多兩個世界的解答,去品嘗其滋味。(死也不要像高中作文一樣來結尾)

剛上完廁所回來的路上:聯想到羅翔老師講案例時不斷強調的話。他說,人性是幽暗的,我也是。看他在今天的所作所為,是在朝着他認為的良善和社會倫理認同的良善在做的。這真是我上述提到西方性之惡路徑——認清真相後勇于面對的超贊例子了。哲學上表達知識是一種聯系(好像,我反正記到課本上了,那應該是法學知識表達)我聯系到了我對于成年人的思考。叢林世界之所以叢林隻是因為看到了非二元世界的形态,這個二元世界我在做讀書社團時聽學弟學妹講感悟時深有體會(魯迅作品的閱讀模闆),當少年長大,發現三元四元多元世界。會遇到像基努裡維斯在電影裡的各種原罪拷問,但正如學弟一直諄諄教導,身邊的朋友們一直耳提面命的内核——羅曼羅蘭說的叭,看清生活的真相然後熱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