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寒假,地方電視台放了孟飛版的《雪山飛狐》,《雪中情》的歌曲對應着窗外的皚皚白雪,從此這首歌就根植于我的記憶中。許多年過去了,甚至歌詞,劇情都模糊了,但是隻要聽到這個旋律,就能想起那個寒假和皚皚白雪。
白茫茫的大雪裡一對青年男女在行走。刀光劍影,有笑有淚。那些刻骨銘心的愛恨情仇,畢竟都随着時間流逝變成了自己青春的一部分,随着音樂響起又悠悠地轉回來,撥拉着我回憶的心弦。
大概是童年的濾鏡,覺得後來翻拍的版本我都評價不高。最近聽說連奕名也拍了一版,因為連奕名導演的《大刀》和《民國往事》我都印象不錯,順便把孟飛版的《雪山飛狐》也看了一遍。
孟版的南蘭演員選的不好,金庸寫南蘭“膚光勝雪,眉目如雪”,孟飛版的南蘭長相太一般了,連奕版南蘭就好看多了。南蘭生于官宦之家,有點小資情調,渴望那種羅曼蒂克的生活。因為父親有一把冷血寶刀,惹來殺人之禍,被苗人鳳所救,舉目無親之下以身相許。這樣的女子很貼近現實生活,婚姻這個圍城就破掉自己幻想的濾鏡,苗人鳳沉默寡言,理想中的妻子應該如胡一刀夫人的那種江湖兒女。這樣的婚姻怎麼能幸福呢?單純的南蘭,分不清世間險惡被田歸農的情話所欺騙,也是情理中的事兒。

既然連奕名導演這版叫《飛狐外傳》,就會弱化《雪山飛狐》裡的情節,就看不到那種皚皚白雪的畫面,這在觀感上差了很多。重看孟版發現少年胡斐,原來是在長白山天池上邊練武,回憶再次被勾起。
連奕名這版對有些人物的結局改動的挺大,袁紫衣和程靈素核心人物的結局沒有變,其他如苗人鳳為救胡斐而死,南蘭最後卻活了下來,小說裡南蘭最終郁郁而終,而田歸農也在她死後自殺了,惡人難道就沒有女人去愛了嗎?惡人就不能殉情了嗎?馬春花沒有如原著那樣遇人不淑,執迷不悟。這樣對小說人物是一種善待,影響了不同模式的感情狀态。其實袁紫衣、南蘭、馬春花、程靈素代表是四種不同的感情狀态,有的是愛而不得,有的是偏執任性。
不論看哪一版都覺得程靈素是最可愛,她不應該死。像龔慈恩、鐘欣潼、邢菲都是漂亮的姑娘,但是金庸原著裡寫到程靈素是相貌平平,而且是由胡斐的印象中談到的,不但容貌平平,還肌膚枯黃,臉有菜色,這個最初的觀感恐怕就讓胡斐很難喜歡上她。

程靈素其實和小昭、公孫綠萼是一類女子,金庸采訪的時候談到小昭說:“女孩最好不要太聰明。如果聰明你就任性一點,太懂事的女孩不容易招人疼招人愛。”金庸先生這句話是含着眼淚說的。
孟版的主角選擇的都很好,其他的配角刻畫的過于簡單了,連版的藥王,以及師弟,尤其是程靈素大師兄中間的胡子,特别能突出藥王谷的特點。
金庸自己在小說後記中曾解釋過,雖然從情節順序上講,《飛狐外傳》的故事發生在《雪山飛狐》之前,但實際上他創作《雪山飛狐》反而在先,那時候程靈素、袁紫衣等《飛狐外傳》中的重要人物根本還未在他心裡出現。《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中的胡斐不能完全視為同一個人。《雪山飛狐》中的胡斐,很象個翻版胡一刀。
小說裡的曆史背影不過是金庸的叙事工具,進入小說中的曆史,是剪裁過後的曆史,重點還是裡面那點江湖俠義,因為中國人幾千年來小百姓的生活十分苦悶,什麼正義、公理的大都隻能在武俠怪異的行文中得到一絲絲的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