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弹绝不能爆炸,炸弹不爆炸,观众就老在惴惴不安。” --希区柯克
...历史上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在他长达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拍摄超过五十部电影,他擅长用推拉或者横移的变焦镜头,在场景中建立戏剧性的配乐,操控观众对电影的鉴赏力,将观众的目光带入他所构建的悬念之中,他对人物、故事、情节有着超高的理解和独特的艺术表达,使得他的作品成为独一无二不可效仿的经典,而“希区柯克”也成为恐怖悬疑的代名词,今天所赏析的电影是希区柯克的著名杰作《惊魂记》。
这部豆瓣9.0分,80万美元的小成本制作却获得1500万美元票房的电影,不仅是希区柯克技巧最成熟的作品之一,也是心理恐怖惊悚片的开山之作。《惊魂记》对于人类精神层面的剖析使之登堂入室为心理变态悬疑的经典,本篇着重从影片试听视角展开分析,来感受悬疑大师是如何牵制观众情绪,将毫无恐怖画面的电影发展成众人的“心理阴影”。(注:本文涉及剧透)
...
...《惊魂记》最令人着迷的除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又一个悬念和反转以外,最伟大的则是希区柯克在这部影片中运用的拍摄手法,当时为了节约成本而选择运用黑白胶片进行拍摄,虽整部电影并无过多血腥恐怖的场面,但对于制造悬念,希区柯克一直主张让观众身临其境,打破观众固有思想,从小故事,简单的情节着手,带入观众的感官和情绪,让观众和剧中人物一起感受绝望,紧张和刺激。就像希区柯克自己说:好的故事,一定要尽可能的让观众感到痛苦。
电影开场1分55秒纵横交错的线条片头搭配紧张刺激的配乐不由地给予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
...首先故事开篇就利用横移拍摄方式带观众俯瞰整个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交代日期(12月11日 周五)、时间(下午2点43分)、镜头由远到近的推拉从窗户切入一个窥探视角引出主人公,紧接着交代女主角Marion和情人Sam的关系现状,表明两人经济状况并不理想,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
...
...
...首先Marion有携款跑路的想法时出现了5次四万美金的特写,这里主观地带入女主角在收拾行李时内心开始动摇和产生罪恶想法的开端。
...
...
...
...单从视觉效果来看,利用蒙太奇作用产生的视觉错觉,镜头不停的从刀、面部、手部、脚部、花洒以及浴帘等多方面进行片段化的组合。通过缩放镜头,看到Marion的眼睛和下水口的映射,浴缸流淌的血迹,眼角不知是泪水还是溅起水花的特写。种种细节叙述着Marion的死亡和惨状,持刀黑影的画面也暗示了凶手的身份和动机。
希区柯克所想让观众感受到的“痛苦”,充分体现一种可以直击观众内心悲愤怜悯的直白痛点,就好比凶手行凶时并没有采取一刀致命的手法,而是快速、连续、一刀又一刀的手段,直观感受凶手的凶残,再加上影片不到三分之一,以Marion为基调的女主角就这样骤然死亡,突如其来的剧情足以将观众带入一个亢奋激昂的情绪,在带动观众悲痛的情绪下,顺利设下悬念,继续推动情节发展,不由得产生一种幻象和想要继续深究的好奇念想。影片主观视角的表达在Norman后续处理尸体时看着车缓慢坠入沼泽地时也有充分的展现,细化的处理了当时紧张刺激的神态与人物心理活动,这也是希区柯克擅长利用库里肖夫效应将观众与人物联系起来,从人物主观视角出发,代入故事情节,看似毫不刺激的画面却让人产生无限遐想:①开始沉车时Norman的紧张期待,眼神一直盯着车,双手抱十,咬手指等细节处理,将观众也拉入“处理尸体”的状态,期待车快点沉入沼泽地,期待这场凶杀事件不被看见。
...
...
...这里就不得不展开讨论结局的矛盾:
心理医生明确表示Norman存在人格分裂,因为从小在母亲强有力的控制欲和严苛形象的关爱下产生了畸形的恋母情节,继而在杀害母亲和母亲的情人时衍生出严重的犯罪倾向。他幻想母亲没有死而是被自己藏起来,久而久之这个幻想的母亲角色被Norman赋予在自己身上,从而产生另一种人格,Norman想要占据母亲,他认为一个男孩最好的朋友就是他的母亲,而“母亲”也占据着Norman本身,她不允许其他女孩接近甚至占有Norman,所以将她们杀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