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了。它让我想起我的校园生活:逃课,听音乐,跟朋友聚会,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努力着。在极右势力在这个世界上重新抬头的现实下,这些左派学生的故事,真是太令人感动了。我也对身边人的政治不敏感表示失望,明明这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优太和洸的身上,看到了曾经一个朋友的影子,我们一开始非常要好,但是不知怎么,有一天他突然受够我了,我当时真的很难过。不过回想起过去,我其实也对其他人做过一样的事。就觉得,他应该早就受够我了。我难过了很久,我们的共同好友也劝和过,但是我们还是没能如初。从一个事事都分享的人,变成一个连联系方式都没有的存在。我想,我应该再也不会见到他了。导演得拍摄太温柔了,最后洸邀请优太去家里做客,但是优太拒绝了。我想他们也不会在见面了,尽管说了那么多次“下次见”。我希望他们可以和好如初,经常见面。

我跟我最熟的圈子里,没有一个人跟我爱好相同。但是我跟他们在一起很开心。他们是我从中学就认识的朋友,我们的父母都互相知道我们的姓名,这或许是学生时代,朋友之间的最高礼仪了。我和我的朋友们非常不同,但是我们会相互在意对方,过去这么久,我们还能保持联系,我觉得这就是非常难得了。但就像电影里的朋友圈子,毕业之后被迫分开。我真希望跟他们成为一辈子的朋友。

上大学后。我认识了更多的人,我们有一学共同爱好,保持政治敏感,我跟他们的距离就更远了。尽管毕业之后也有联系,见面了也都很热情,但是我们不再是学生了。我们变得更成熟,也更了解自己想要做什么了。他们比家里的朋友更适合我,因为我们是各自选择,有共通爱好的那种朋友,也对政治抱有热情,但我们都是小范围,一对一这样的关系,好像那个很多朋友在一起玩的时代永远过去了。

我像两位主角一样,都很喜欢听音乐。现在参加工作了,我更加依赖音乐了。因为寂寞。我很少能见到我的朋友们了,我们也有各自的生活,这就是成长的烦恼吧?没办法像小时候为所欲为,也有了很多规则和框架。但是总要加油呀。

其实优太和洸很想,只是他们对事件的处理态度不同。洸作为日籍韩国人,在电影文本中其实是属于边缘群体,他们被社会监控,视为威胁。他为了更好的未来,想要做些事情。当静坐示威成功的时候,他也同时发现,不管什么方式,还是掌权者要良心发现才能解决问题,这样真是太没有效率了,但是作为普通人,我们有又能怎么办呢?而优太也是那种家里有钱的反叛少年,只想着怎么开心过好每一天,他最后独自承受恶作剧事件的处罚,只是为了让洸在学校去的权利可以得到落实。尽管这件事件对优太的结果毁灭性的。他们都在为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付出行动,承担代价。最后洸和优太告别。优太对洸做的恶作剧的时候,真是太令人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