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8.1(截止2024.04.11)的周處除三害,我這兩天才斷斷續續看完。

從本子的角度來談,這是個框架設計很好的故事。

框架設計是一個作品的骨骼,文字填充是血肉,文字打磨是皮相。

從重要性來排序的話,骨骼>血肉>皮相。

我看的是無删節版,直接給了五星滿分,至少這幾年,中文作品這麼好的骨骼和血肉還是挺難得的。

至于演繹,不是我的強項,但是阮經天還是挺超出我預期的,印象還停留在他的偶像劇作品上,不知道這些年經曆過什麼,發際線變高了,但對角色的演繹日臻成熟。

黑道醫生的矛盾,香港仔的陰險狠毒,尊者的貪婪虛僞,桂林仔的愚癡無明。都演繹的很到位很自然,作品有很多隐喻、典故,觀衆或多或少,能接住的都接住了,大衆的熱度,打的分值,都說明從作品和觀者之間的流動角度,還是很成功。

反正都是學習,我也學習了一下周初除三害這個故事,不知道的跟我一起初學,知道的就當溫故知新。

周處除三害的故事選自《世說新語·自新》,是說叫周處的這個年輕人兇暴強悍,被同鄉人視為大禍害。與當地河中蛟龍,山上邅迹虎一起侵害百姓,百姓稱其“三害”,周處為三海之首。有人慫恿周處除蛟龍猛虎,以期三害互相厮殺。百姓以為三害皆除,互相慶賀,被周處得知後,痛下悔改之心,終成一忠臣孝子。

先講講故事

影片開始,從醫生給張貴卿聊“肺癌胸片”就開始布線,沒交代胸片的主語,故意給觀衆制造“誤會”,雖然有些觀衆很聰明,但陳桂林傻啊,他以為就是他自己。張貴卿也是故意利用這一點,想讓他自首,算是自己行“黑道醫生多年”“不明自己到底是在救人還是殺人”,期望在生命末期來除掉一害,實現自己的救贖。

要麼說陳桂林“癡”呢,在誤知自己肺癌晚期之後,想法也與普通人不同,他想效仿周處除三害,留名青史。在希臘語中,“善”這個字不包含道德含義,僅僅是“有好處”這一層意義,“惡”也僅僅指“無好處”,這個世界上沒有純粹意義上想要作“惡=沒好處的事”的人。用弗洛伊德的理論,你我做任何事,都是源于兩種動機:性的渴望和做偉人的欲望。第一點我也不是很懂,但第二點,用美國哲學教授杜威的措辭更準确——“做重要人物的欲望”。陳桂林在這裡想除另外兩害,也有自己的幾個原因,我認為是:

1、 作為通緝犯的自己,竟然還被排隊/排名第三,有種扭曲的勝負欲在裡面

2、 他不想這麼死了,籍籍無名,他有“被記住”(被認同其價值)的欲望,即便是以這種極端的方式

他除了第一害,身上有蛇紋身的香港仔,暴戾殘忍,還涉及毒品交易,讓其姘頭代其蹲監獄,還脅迫強占其繼女,一點不如意,七個空酒瓶砸到小弟頭流血,盡管他死了都不知道陳桂林為什麼要殺他(他以為陳桂林隻是對小美起了觊觎之心),對陳所作出的行徑也說明了這個人的陰狠毒辣和強烈報複心。

除第二害林祿和,畫風一轉,平和虔誠的畫布下暗藏玄機,跌宕起伏又諷刺意味十足。曾經的黑道頭目,白布一披竟成了靈修中心的尊者;騙局被拆穿、在槍彈威脅下依然執迷不悟的“修道者”(爆頭那一幕真是挺敢拍的,驚心動魄);樓上是窗明幾淨、齊唱贊歌,勸誡無欲無求、舍棄貪嗔癡。樓下是被騙來的“修靈人”“舍棄欲根”的全部獻祭,在枯骨之上修葺起富麗堂皇的謊言,那裡是“無欲”的屍體燃燒起“欲望”的熊熊烈火。幾處對比,諷刺不已。不愧是通緝榜首,死到臨頭,還在粉飾自己的罪行,同天災相比。頭腦被置換的行屍走肉們仍冥頑不化,但荒誕的是,真實世界裡這種行騙層出不窮、潤物無聲,其精彩和諷刺程度與文藝作品相比,有過之無不及。

在影片最後,終于交代了那張“肺癌胸片”的主語,她自己都沒想到竟一舉三得,曾困惑于“救人還是殺人”的醫者道德困境,今慶賀現實中的周處、蛟龍猛虎死于互相纏鬥。

影片裡,困惑卻心存矛盾善念的得以救贖(張貴卿、陳桂林、程小美,後面會寫),有滔天罪行依舊作惡的,得以毀滅,層層叙述,首末反轉,暴力和平和,美好和罪惡,單純和複雜,真實和謊言,每個角色,都不是平面。

再談談典故和隐喻

影片裡的典故出自佛教三毒——貪嗔癡,有點像七宗罪一樣,或角色或事件一一對應,降伏解脫三不善根。

嗔的代表是香港仔,其手臂上紋有一條盤結交錯的蛇,在佛教裡,蛇代表嗔,也是怨恨、憤怒與仇視的情緒,象征陰險狠毒與報複心理。從香港仔對其“小弟”與錯會“陳桂林”目的、對小美的暴戾強占的行徑,可窺其一二。

貪的代表是“尊者”林祿和,其後背上有一隻巨大的鴿子紋身,鴿子在佛教裡象征貪婪、欲望和執着,劇中林祿和就用(其實不經推敲的)騙術謀财害命、蠱惑人心,冥頑不化的人用全部财富為林祿和的欲望之火助燃,把自己的靈魂出賣給擅長行騙的黑道頭目。

癡的代表是陳桂林,奶奶給陳桂林的兒童手表,表盤上有一隻豬,豬在佛教中代表愚癡和無知,是對事物的本質和真理缺乏正确認知的狀态,陳桂林就處于這種狀态。他壞嗎?也不盡然,他會讓小孩不要吃冰,會打錢給奶奶,會在靈修中心,不顧衆人第一個抱着孩子沖向醫院,會假意綁架船上女孩末了都不忘道謝,會救下小美放其自由。你說他善良嗎?也不是,他體能超群加成(能從棺材裡爬出來,真是驚了),殺起人來絕不心慈手軟。他是癡,是無知,是對善惡缺乏認知。尚未揭穿靈修院的謊言時,他多快樂啊,他像是找到了真理一樣喜悅,五大三粗的通緝犯樂颠颠的給人端水端飯,望着自己被剪掉的頭發、被鞭笞的身體,他像是欲根和惡真的被去除般天真,除掉兩害之後興奮地向記者大喊“我是陳桂林!”他像個尚未形成是非觀點的孩子,覺得這個世界非黑即白,無法理解,多是五彩缤紛的灰。

與其說,貪嗔癡是這三個人來代表,不如說這是這部作品的隐喻。

隐喻每個人人性上的三宗罪。

排名第一的對順境的貪婪,考試要第一,還想要美麗、健康、要權利、要物質、要名利、财富,要青史留名、要很多人愛自己,還要自己隻愛自己,要自己無所不能,還要自己萬壽無疆。第二的嗔,對無法讓自己稱心如意的境遇,憤怒、不滿、報複,與對事物本質的愚昧和無知的癡。

最後随便說說。

劇中,最後,陳桂林把手表給了小美,有朋友說他倆之間有愛情,我就覺得有點離譜,頂多是互相救贖和一些感激吧?頂多就是模糊和錯綜複雜的情緒疊加,你說愛情,那你咋說都行。

我本來覺得小美的一些鏡頭,有點多餘,但後來想想也不是。

畢竟沒有她小美,他也找不到香港仔。

而且程小美的角色有一隻“破碎的美感”,是一種僅存的善意,搖搖欲墜地被允許存在和期待。那種溫柔和忍耐,似乎是對貪嗔癡說“沒事”,這是人性的一部分,溫柔地剃須,安撫下來那些欲念,讓善生根。

世界上有好人和壞人嗎?沒法作答。但有一點是确定的,世界上一定有善念和惡念。無人生來是好人或者壞人。

小美決定離開,跟着陳桂林走,她的母親也不過是從一個魔爪進入了另一個深淵,罪惡得肝腦塗地,但陳桂林讓她自由。陳桂林在小美店前,看到她微笑着向自己說話,溫柔地給出建議,他愣住了,不一定是因為愛,他深愛他的奶奶,那是因為純粹的親情之愛,但小美給到的是一種純粹簡單的善意,雖然很脆弱,但很美。在監獄,完成當時沒能完成的剃須,那是種被具體的人惦記、被善意和溫暖感激,是一種放下防禦、敵意,孩子狀态裡的感動。

“癡”的防禦如果是鋼,惟柔能克。

世上盡是活在陰溝裡的人,但總有人仰望月亮。

如果月亮說起來太抽象,那就換成真善美。